習慣樂利屋 圖/BOB
習慣樂利屋 圖/BOB
文/黃詠翔
哈利:「哈囉哈囉!歡迎收聽習慣樂利屋,我是主持人哈利。本節目為聽眾解惑生活習慣的大小事。學姊你好。」
學姐:「哈利、各位聽眾大家好。」
哈利:「事不宜遲,我們來看聽眾的來信。」
黃先生來信:
我跟太太結婚已有十幾年,自認夫妻感情算是維持得不錯,親朋好友也很稱羨說我們很有「默契」,知道對方每個小動作或眼神的意思;日常生活也是互相幫忙與扶持;家庭機能也運作順暢,只是偶爾會覺得這樣的互動已經不像新婚時那麼地熱烈,好像為了平順地過每一天而活,不曉得有沒有辦法讓老夫老妻的生活多點情趣呢?
哈利:「念完黃先生的信,感覺跟上周陳小姐的疑惑相似耶?」
學姐:「哈利說的沒錯,這也是『習慣無情緒性』的問題。」
哈利:「那簡單!就請黃先生跟他太太輪調一下,結案!」
學姐:「請問哈利先生,他們怎麼輪調?」
哈利:「唉,對。那請他們出門玩呢?」
學姐:「旅遊是可行的方法啦!但這種情感上的習慣無情緒性,另有些改善方法喔!」
哈利:「有請兩性專家解惑。」
學姐:「別亂扣帽子,我只是根據習慣理論提出建議。」
哈利:「哈哈,開玩笑嘛,那也是所謂的『環境轉換』嗎?」
學姐:「沒錯。主要有3個方法。第1個是『增加新體驗』。意即伴侶一同參加活動,例如烘焙課、有氧運動課等等,藉此增加雙方日常的新話題。」
哈利:「那旅遊也算是『增加新體驗』的一種囉?」
學姐:「歸類得好!第2個方法是『短暫分隔』。換句話說,就是雙方各自分開一小段時間,如獨自或與朋友出門旅行,藉此打破原本孰悉的互動環境。等到夫妻團聚後,雙方自然會對感情有新的一番體會喔!」
哈利:「這個我知道!小別勝新婚!」
學姐:「是的,這剛好應證這句俗語。最後一個稱為『建設性爭論』。」
哈利:「學姊幹嘛講得這麼繞口,就吵架啊!」
學姐:「喂!我可是字字斟酌。跟吵架的差異是,建設性爭論是針對兩人相處的過程,就事論事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像黃先生他們已經很習慣與伴侶互動的模式,有時會不曉得是否有踩到對方地雷,就理所當然地做了些行為舉止。當把自己不滿提出來時,則有機會讓對方開始思考與改進平常的互動習慣。」
短暫分隔 冷靜思考
哈利:「原來偶爾來個有意義的吵架也不賴!」
學姐:「是啊!但上述3個方法僅限感情不錯的夫妻使用。」
哈利:「還有限制喔?」
學姐:「我換個角度說好了,你有遇過一種很常吵架,且吵到常讓旁觀者捏把冷汗的夫妻檔嗎?」
哈利:「有啊!我老家隔壁鄰居就是這樣,每次都覺得他們應該要打起來了或離婚,但隔天看到好像相安無事的樣子。」
學姐:「沒錯,因為吵架已是他們互動的習慣,可怕的是這種吵架還是『無情緒的』!」
哈利:「那『建設性爭論』對我鄰居就沒用了,感覺他們無法獲得建設性的改善方式。」
學姐:「是啊。而且『增加新體驗』也只會讓他們多了吵架的素材。」
哈利:「那『短暫分隔』總行了吧,讓雙方冷靜一下,也許會有好結果啊?」
學姐:「『短暫分隔』的確可以讓這類夫妻冷靜,並開始思考雙方的關係,但研究顯示,原本感情不好的夫妻短暫分隔後,可能會往更差的結局邁進:離婚。因為他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有需要繼續維持這樣負面的感情嗎?』」
哈利:「原來如此。說到吵架,聽說學姊跟老闆之前有大吵過。照現在還沒有拆夥看來,就知道你們關係還不錯呦。」
學姐:「唉!是誰跟你說的!?」
哈利:「哈哈,今天就到這裡。希望這3個『環境轉換』的方法,能讓黃先生的夫妻關係更加穩定與美好,掰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