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善失眠,可先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入手。圖╱資料照片
【本報新竹訊】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生活習慣都被打亂,宅在家的時間增加,使用3C的時間大幅提升又缺乏運動,影響到睡眠品質。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吳易澄指出,規律的生活作息是好的睡眠重要因素,環境包含光線、噪音、溫度、空氣流通都會有所影響。
吳易澄表示,失眠的主觀感受相當多元,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不久,睡眠斷續等,不同的睡眠樣態都有其特別的神經與精神病理的成因。壓力帶來失眠是很常見的,短期的壓力性失眠約一個月內會緩和。若超過一個月仍持續睡眠障礙,則必須積極調整生活或工作。
吳易澄建議,要改善失眠可先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入手,嘗試建立一些睡前習慣,包括提早就寢時間,盡量不要熬夜,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晚上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免難以入睡; 調暗房間燈光,保持內部空氣流通,並在舒適的溫度入眠。
吳易澄提醒,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支柱,也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之一。若遭受失眠之苦,可用睡眠日記來記錄每天的生活與睡眠狀態,釐清問題及找出改善方法。必要時可求助家庭醫學科或是精神科醫師,針對睡眠問題做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