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際水果市場有太多國家競爭,農業專家認為,還是需要走出差異化,做不一樣的產品,或者是某個強項做到很知名、很強,生產消費者喜歡需要的產品,否則國際市場是很殘酷的。
某中部農產貿易商表示,台灣的農產品外銷,可不可以學台積電,把某一項做到精、做到好;國家把農業當作一個正常的產業看待,包括用公司型的模式經營,給予貸款,朝向備援生產、進口替代生產,找出獨特性,才有些許國際上的生存空間。
貿易商說,國人常認為台灣的水果好吃,更多的問題是「好吃卻不好賣」,不好賣的原因是可能放不久、商品時間短,比如鳳梨釋迦。他表示,我國水果大宗是香蕉、鳳梨,但在國際市場上,鳳梨最大宗來自哥倫比亞,墨西哥,亞洲的菲律賓、泰國、越南都有;香蕉則是厄瓜多最多,巴西、菲律賓、泰國越南都有,中國大陸自己也生產,甚至有些國際性的大型農產公司,在全球布點,不同的產區供應不同的市場,某部分產區供應歐美,某些產區供應東亞, 賣產品也是賣品牌。
台大園藝系退休副教授許明仁表示,以鳳梨為例,除了價差外,歐美與日韓等高緯度國家比較喜歡開英種鳳梨,台灣的金鑽鳳梨對這些地區的消費者來說,太甜、不夠酸、風味較差、質地太軟;不過這些特徵卻是亞熱帶與熱帶國家的消費所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