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農發二○一六成立時,原始資本額為二點四億元,但到二○二○年,淨值只剩下九千八百六十五萬,已虧百分之五十八,立委認為,台農發大多由官股資金成立,營運績效不佳,應該向立法院報告,不能不受國會監督。台農發董事長洪忠修表示,台農發做不好是事實,他坦然面對、也不會迴避。
根據財報資料,台農發過去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二千七百八十七萬、五千二百零八萬、五千四百九十九萬;但過去三年淨值分別為一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一億一千九百七十萬,到去年淨值為九千八百六十五萬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台農發去年賣了超過一千公噸農產品到世界各國,今年絕對會損益兩平。
台農發資金來源為八家民營公司及財團法人,政府部門沒有資金挹注,實收資本額為二點四億,其中台肥投資八千萬,外貿協會、中盈投資各三千五百萬,兆豐銀行、CAS協會、國合會、雜糧基金會各二千萬,全國農業金庫投資一千萬。
農委會國際處表示,台農發除了鳳梨以外,有好幾項農產品外銷,也有好幾個外銷國家正在準備中,至於台農發營運狀況並不清楚。
在野黨批遮掩、不及格
不過,立委曾銘宗表示,台農發號稱農業國家隊,請來國際專業人員,最後董事長也走了,竟然虧掉百分之五十八資本額;他對於立委調閱資料遭到拒絕感到氣憤,既然號稱國家隊,國會議員正式公文到農委會要資料,竟然要不到。
曾銘宗說,台農發主要股東是台肥,台肥董事長是農委會派的,但台農發一方面不接受國會監督,農委會還悍然拒絕提供相關資料,財務都不能公開,「這甚麼國家隊」。
他表示,既然是國家隊,就應該好好經營,發揮該有的功能,能夠為中華民國農產品找出路,確保農民權益,立法院並沒有要唱衰,而是希望台農發做得好,這是好事一起來做,不要遮遮掩掩的,反而有損國家隊的顏面。
立委蔡壁如說,台農發的三大核心目標「農產品進出口、技術輸出、海外投資與資材外銷」,到底做到哪一點?台灣農產品都是民間自己努力銷出去的,台農發「不及格」。
洪:初期先有通關實績
曾銘宗最後要求農委會在兩周內,將台農發近幾年的財務報表給他參考。陳吉仲回答,只要沒有違反相關的規定,當然沒有問題。
對於立委的批評,洪忠修表示,台農發最傳統的業務就是外銷香蕉與鳳梨,過去台農發的團隊很用心在布點,後來也增加季節性的產品,去年已經把文旦柚送到日本,文旦柚結束後開始做蜜棗,外銷到日本已經五批,也成功外銷三點二公噸去馬來西亞,這也是過去台農發沒有做過的。
洪忠修說,所有的外銷「首發」都是幾百公斤、幾千公斤,數量雖然不多,但國際貿易的通關,需要先有通關實績,有正常貿易商業行為,少量農產品通關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未來商品正常通關的實績,讓未來的商業貿易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