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睡眠迎向健康 每天 7 小時顧腦力

陳玲芳 |2021.03.19
181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年三月十九日為國際公定的「世界睡眠日」,以「規律睡眠,迎向健康」為主題,希望喚醒大眾對睡眠品質的重視;專家指出,睡眠如同腦中勤勞的「清道夫」,以往多項研究都認為,人們最佳睡眠時間,約為一天七小時。

根據台灣睡眠學會二○一七年調查,全台約百分之十民眾苦於慢性失眠,而且年紀愈大,比例愈高;五十至五十九歲慢性失眠者上升到一成七,六十至六十九歲更是高達二成三,除此之外,與十年前相比,二○一七年高齡者失眠情況,呈現明顯惡化的趨勢。

影響判斷力

增失智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睡眠障礙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睡過長、過短、斷斷續續等,都會提高未來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睡眠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的判斷能力、記憶力,還可能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且會引起三高。

去年刺胳針委員會發表於知名期刊《刺胳針》有關失智症報告,睡眠障礙者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分別上升二成及六成;進一步分析發現,睡眠時間的長短,也與老年失智有關,睡眠時間若不到五小時或超過十小時,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皆會上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睡眠障礙會造成發炎反應,並使異常的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s)沉積於腦部,破壞神經的正常功能,可能就是導致年老「認知功能」出問題的原因;睡眠品質佳,將可幫助清除腦中廢物。

色胺酸食物

助產生睡意

二○一九年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綜論,也指出睡眠對免疫、內分泌系統有修復作用,能促進清醒狀態時神經的復原,在學習、記憶方面皆扮演重要角色,如同腦中勤勞的「清道夫」;而許多研究都指出,最佳的睡眠時間,約為一天七小時。

許惠玉引述二○一五年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睡眠品質不佳者當中,約兩成需依賴藥物來幫助睡眠,如服用鎮靜安眠藥;她表示,健康飲食有助於睡眠,特別是含「色胺酸」食物,如牛奶、香蕉、大豆、五穀雜糧等,因為色胺酸為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而褪黑激素為調節生理時鐘的激素,可幫助產生睡意,及維持睡眠狀態。

此外,包含GABA、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如維生素A、C、E)、鎂等營養素,也有益於提升睡眠品質。但要留意的是,營養補充品不能完全取代原態食物,她呼籲民眾應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堅果等各式食物,就能獲得所需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