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弓矢之道

文/嚴陽 |2021.03.17
2261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唐人吳兢的《貞觀政要‧卷一‧論政體》有這麼一段文字: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理乎?」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唐太宗屬於「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加之從小對於弓箭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與愛好,對於弓箭的認識與了解,自然是一般人所無法比擬,故而才會自以為懂得識別弓箭的好壞。但是,當他把最近得到的十多把好弓拿給做弓箭的師傅看時,師傅卻斷然說:「都不是好弓。」不僅如此,還提出解釋:「因為木頭的中心不端正,脈理歪斜,這樣的弓雖然剛勁有力,但射出去的箭道卻不直,準確性也大受影響。」相對於使用弓箭者,做弓箭的人對於弓箭材料與性能之間的關係,要比前者更加全面深刻。
換成其他人,或許將手中的弓扔下就走了,頂多是請做弓箭的師傅再找幾把真正的好弓。但是,從唐太宗身上,我們看到了他深刻的反思:我透過戰爭取得天下,用過的弓箭非常多,尚且不懂得識別弓箭的要領;我得天下的時間還很短,對於治理國家的道理,肯定不比我對弓箭的知識掌握得多,因此,需要在國家治理的問題上更加謹慎,虛心聽取各方意見。
此後,他定期召見五品以上的京官和中書內省的官員,每次召見都賜給他們座位並悉心交談,力求對老百姓的疾苦和政教得失有全面、詳細的了解。
不論是什麼人,其知識、經驗、視野等,都會因出生、經歷、教育、智力、時間、精力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哪怕是絕頂聰明之人或英明的領袖,無一例外。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握了幾十年的弓箭,可是他對於「弓矢之道」的認識,依然存在著盲點。因此,向內行之人問道,向一切能者學習,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乃智者的必然選擇。也可以說,唐太宗之所以能為國家百姓贏得數十年的繁榮與安定,締造「貞觀之治」的美談,成為中國史上屈指可數的明君。從善於由「弓矢之道」聯想到「治國之道」,進而虛心聽取包括魏徵等人的諸方意見和建議,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