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衣閣

文/姬天予 |2021.03.16
2404觀看次
字級

一位臨濟宗弟子的雙手,敬謹的捧著曹洞宗傳法的衣履,尋覓數十年後終而為之傳法,讓曹洞宗法流不泯,燈焰長存。而這象徵曹洞宗的信物最後被送到了襄陽的鹿門山,建造藏衣閣珍存起來。雖然這座藏衣閣已經不在了,但這一段宗派相濟的美事,仍一代代的傳說在禪林間。

湖北襄陽的鹿門山峭壁蒼翠,煙樹蔥籠,是一座佛教名山。山間的鹿門寺是千年古寺,寺中曾有一座藏衣閣,閣中曾藏著曹洞宗大陽警玄一生的傳奇、藏著他傳法的衣履、也藏著一段傳誦在禪宗史上的佳話。
五代,一個動亂的時代,戰爭頻仍,饑饉連年,警玄就出生在五代末年。他從小就在金陵的崇孝寺,跟著他的叔父智通法師學佛。他年歲雖小,但已經顯現出他神觀奇偉、威嚴莊重的生命氣質。他的叔父智通看出警玄的大乘利根,便讓警玄到處參學求法去。
一程山一程水的,警玄開始了他的雲水生涯。
他翻山越嶺,登舟涉水,從金陵到鼎州,也就是從現今的江蘇省南京到湖南省的常德。他來到鼎州的梁山寺,寺中的緣觀禪師是曹洞宗下四世,他曾經有「十載訪知音,未嘗逢一人」的感慨。的確,從曹洞宗的發展史來看,曹洞的下三、四世,正處於宗風衰弱不振的時期。
警玄初次參謁緣觀,就向緣觀咨請佛法。
「如何是無相道場?」警玄問。
「這是吳處士的畫。」緣觀指著壁上的觀音像回答,警玄剛想開口再問時,緣觀急忙著打斷了他……
「這箇是有相,如何是無相底?」緣觀反問警玄,箭鋒相拄、電光石火,就在這當下,警玄豁然大悟,馬上朝著緣觀拜倒在地。這時,緣觀要警玄把開悟的境界寫出來,警玄呈上的偈子是:「我昔初機學道迷,萬水千山覓見知。明今辯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更疑。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雞帶雪飛。」
警玄書寫他懷著參不透的迷情,千山萬水的尋覓知解。訪師求道中,或明今辯古,或論有道無,在眾說紛紜中,迷情更加難解。而緣觀的提點,就像亮出一面照徹臟腑的明鏡,讓警玄照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如今明悟的境界,就像烏雞披著雪飛在黑夜裡一樣。
烏雞藏夜,其形難覓。但是,當烏雞展翼時,清光一掠,從牠身上披著的雪光,可以露出烏雞的形體。烏雞就像無形的本體,本體無形,卻可以從「帶雪飛」的事相之中顯現。同樣的,人的自心本性雖然無形無相,但舉凡揚眉瞬目,舉手投足,這些都是這自心本體的發用。
緣觀對這首偈子大為讚歎,是的,警玄開悟了,緣觀終於找到可以傳法的弟子,而警玄也以曹洞宗的傳承為任,他的名聲逐漸的傳揚了出去,在禪林中引起極大的注意。
緣觀去世以後,警玄離開了鼎州,他來到了郢州的大陽寺,參謁了洞下三世的慧堅禪師。慧堅聽過警玄的名聲,對警玄非常的信任,他以法為重,欣然的將大陽寺交給了警玄。警玄接受了慧堅的付受,他勤苦的修學,禪書上說他「足不越限,脇不至席者五十年」。是的,他撐著曹洞宗的宗脈,如此勤苦的走過五十年。
轉眼,警玄已經八十歲了,但他的心中藏著憂懼,他門下的弟子雖然眾多,但沒有可以延承法脈的龍象,已經老去的禪師,眼看著曹洞宗無以為繼,在這宗門將墜、香煙欲斷之間,這該怎麼辦呢?
宋真宗天禧年間,一位年輕的僧人出現了,他來到大陽寺拜訪警玄。這位僧人是浮山法遠,言談之間,警玄和他機語十分相契,這正是個能繼承宗門的人才啊!但這時,法遠已經是臨濟宗的門下弟子了,失望之餘,引起了老禪師無限的感嘆。
「我老了,但你看,曹洞一宗竟然後繼無人。」老禪師把自己傳法的直裰和皮履攤放在案上。案旁是一方香爐,爐蓋夔紋空格處散著一縷青煙,一門宗派的盛衰存泯,就決定在這一室之中,一案之上,和裊裊的青煙之間。
「我先替法師保存這些衣履,將來找到了傳人再轉交給他如何?」望著忡忡憂心的老禪師,望著桌上的傳法信物,法遠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承諾。為了曹洞一脈的相傳,警玄便將洞上旨訣,並皮履、直裰交給臨濟宗的浮山法遠,法遠恭敬的拜受在地,曹洞宗的宗脈於是暫時交到一位臨濟宗的弟子手裡。
宋仁宗天聖五年(一○二七),老禪師已經八十五歲了。他在去世前作〈寄侍郎王曙偈〉:「吾年八十五,修因至於此。問我歸何處,頂相終難睹。」老禪師走了,走得灑脫,但他的法脈還像一縷飄在風中的青煙。
曹洞宗傳法的信物一直隨著法遠,清風山寺、明月禪院,曹洞宗的法脈悠悠的飄忽在歲月裡。
幾十年過去了,法遠也老了,最後他從住持的浮山寺退居到會聖岩,他的眉毛垂著年歲的霜白,他見過不少穎異出眾的僧人,但他在心裡搖搖頭,他們不是!整整數十年的尋索中,這位能撐起曹洞宗的俊才在哪兒啊?
那一年,有一位雲遊的禪子義青,他初學百門,感於「滯於名相,無有了期」,再究華嚴,猛悟「法離文字,寧可講乎」,於是他開始行腳諸方,參禮禪德。
這一天,投子義青來到法遠的座前,法遠一見笑了,這一笑,他整整的等了將近四十年,這才是從他夢寐中飛出的神俊雄鷹啊!
義青來到法遠座下,參禪三年後開悟,在義青開悟之後,法遠開始向他開示洞山宗旨,而義青皆能一一妙契,於是法遠將大陽警玄禪師的頂相、皮履、直裰交到義青手上,並叮囑道:「代吾續其宗風,無久滯此。」到這時,懸在風中數十年的曹洞一宗,總算得以法燈重燃,血脈再繼了。
從禪宗史上來看,是義青使曹洞宗出現轉機,他重續洞山之風,讓曹洞宗異苗翻茂、道望日遠、禪者日增,為曹洞宗奠下傳播的基礎,繼而由芙蓉道楷、丹霞子淳、宏智正覺發揚光大。曹洞宗不但迅速崛起,而其中禪風一脈又由日僧道元傳到了日本。
一位臨濟宗弟子的雙手,敬謹的捧著曹洞宗傳法的衣履,尋覓數十年後終而為之傳法,讓曹洞宗法流不泯,燈焰長存。而這象徵曹洞宗信物的衣履,義青又交給了道楷,道楷交給了道徽;在道徽過世後,有人將皮履、直裰取走,送到了襄陽的鹿門山,建造藏衣閣珍存起來。雖然這座藏衣閣已經不在了,但這一段宗派相濟的美事,仍一代代的傳說在禪林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