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新民國南京1927-1949 (15-7) 日俘與日僑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1.03.12 語音朗讀 263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人寬大為懷 1945年10月,南京市日僑集中營管理所的日僑,列隊聽取中方人員的談話。與日俘的情況類似,在岡村寧次簽署降書之後,各地日僑亦打包行李遷往集中營管理所,等待被遣送回國。國民政府人員在日俘日僑中散發宣傳品,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以及闡明中國人寬大為懷的態度。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俘修理水溝 1945年10月,南京郊外的日俘清理水溝。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貼了封條的日僑房屋 1945年10月,南京市政府在日僑房產貼了封條。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俘集中營 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集中營。雖說 是「集中營」,實際上日俘是自己管理自己, 中國軍方只是形式上的監管,並通告各種修建 馬路、清理水溝的勞務工作。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南京總聯絡班的工作 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修建馬路。1946年7 月5日,最後一批遣送的原日軍聯絡部高級軍官在上 海登船。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俘遷出城外 1945年10月,南京日軍戰俘奉命遷出城外,等待遣返 日本。9月9日,岡村寧次在降書上簽字蓋章之後,即正 式結束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的身分,並且根據何應欽將 軍發出的軍字第一號命令,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 後總聯絡部長官」,原總司令部改為「中國戰區日本官 兵善後總聯絡部」,辦理日軍投降後的一切善後事項, 接著各地日俘日僑均奉命前往臨時的集中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俘從事修路勞動 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等待遣返期間,從事修路的勞動。遣送 分二個階段,第一是向港口輸送和上船之前的檢查,第二為中國本土與 台灣日本之間的水運,由美軍第七艦隊負責。中國各地遣送港口為基隆 、大高、老饒、青島、大沽、上海、廣州灣、海口、三亞、廈門、汕頭 、海防等。1945年11月,大遣返工作開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打包行李的日僑 1945年10月,南京日僑整理行李,準備搬往管理所。根據規定,眼前 的東西,絕大部分都不能攜帶回國。現金方面,軍官每人只能攜帶日幣 500元,士兵200元,僑民則為1000元。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僑集中營管理所 1945年10月,位於南京城牆外臨時搭建的南京市日僑 集中營管理所,圖為中方管理人員在大門前合影。管理 所的工作包括衛生檢查、違禁品檢查,同時監督日僑攜 帶錢款額度,行李重量等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城牆外的民族包容 1945年10月,南京城牆外的臨時日僑集中營管理所。 上方陽台處,為管理所中方管理人員與日僑代表討論相 關問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岡村寧次率日軍代表簽下投降書之後,正式結束了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的身分,並根據中國政府的命令,改稱為「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負責協助遣送日俘日僑的工作。由於日俘日僑高達310餘萬人,這項工作動用了中美兩國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南京市的日俘日僑於10月間奉令遷出城外,暫住集中營與管理所。由於日本侵略中國長達半世紀,在日本政府的宣傳下,許多日僑充當日軍的耳目,提供日軍情報,協助日軍侵略,不過即如中國政府的抗戰聲明指出:「我們不要報復,更不要對敵國無辜的人民加以侮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使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覆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覆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中國朝野對日俘日僑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寬宏大量,到了1946年6月底,中國境內的日俘日僑遺送工作大抵完成。日俘修理水溝1945年10月,南京郊外的日俘清理水溝。貼了封條的日僑房屋1945年10月,南京市政府在日僑房產貼了封條。日俘集中營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集中營。雖說是「集中營」,實際上日俘是自己管理自己,中國軍方只是形式上的監管,並通告各種修建馬路、清理水溝的勞務工作。南京總聯絡班的工作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修建馬路。1946年7月5日,最後一批遣送的原日軍聯絡部高級軍官在上海登船。日俘遷出城外1945年10月,南京日軍戰俘奉命遷出城外,等待遣返日本。9月9日,岡村寧次在降書上簽字蓋章之後,即正式結束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的身分,並且根據何應欽將軍發出的軍字第一號命令,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原總司令部改為「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辦理日軍投降後的一切善後事項,接著各地日俘日僑均奉命前往臨時的集中營。10月25日,中國與美國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遣返日俘日僑會議,訂定了龐大詳細的《中國戰區日本官兵與日僑遣送歸國計畫》。根據1946年1月5日中美聯合遣送日俘日僑會議公布,中國戰區(不含偽滿,該地由蘇軍占領,日軍官兵被送往西伯利亞的集中營)等待遣送的日俘日僑總數為200萬1千600餘人。後來日僑東北聯絡總處統計東北待遣返日僑約110萬人,總共有310餘萬人。日僑集中營管理所1945年10月,位於南京城牆外臨時搭建的南京市日僑集中營管理所,圖為中方管理人員在大門前合影。管理所的工作包括衛生檢查、違禁品檢查,同時監督日僑攜帶錢款額度,行李重量等等。中國人寬大為懷1945年10月,南京市日僑集中營管理所的日僑,列隊聽取中方人員的談話。與日俘的情況類似,在岡村寧次簽署降書之後,各地日僑亦打包行李遷往集中營管理所,等待被遣送回國。國民政府人員在日俘日僑中散發宣傳品,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以及闡明中國人寬大為懷的態度。打包行李的日僑1945年10月,南京日僑整理行李,準備搬往管理所。根據規定,眼前的東西,絕大部分都不能攜帶回國。現金方面,軍官每人只能攜帶日幣500元,士兵200元,僑民則為1000元。至於登船時所攜帶的行季重量原定30公斤,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建議,以一個人所能負起的重量為限,不准雇用他人搬運。這個提議經中美雙方協商同意。下列為准許攜帶之物品:盥洗具1套、毛毯(或棉花被褥1套)、棉花被1條、冬季衣服3套、夏季衣服1套、大衣1件、皮靴3雙、短褲1條、襯衫3件、手提包1件、手提袋1件,其他隨身用品之規定數量,以自行能帶走的為限。日俘從事修路勞動1945年10月,南京城外的日俘等待遣返期間,從事修路的勞動。遣送分二個階段,第一是向港口輸送和上船之前的檢查,第二為中國本土與台灣日本之間的水運,由美軍第七艦隊負責。中國各地遣送港口為基隆、大高、老饒、青島、大沽、上海、廣州灣、海口、三亞、廈門、汕頭、海防等。1945年11月,大遣返工作開始,第一艘遣送船從塘沽啟航,此後,散落中國各地的日俘日僑開始陸續從青島、上海、廣州等港口登船歸國。由於京滬杭地區為原日軍駐守重地,日僑在此地亦居住多年,加上華中地區的日俘日僑,遣送人數高達75萬9千餘人。城牆外的民族包容1945年10月,南京城牆外的臨時日僑集中營管理所。上方陽台處,為管理所中方管理人員與日僑代表討論相關問題。 前一篇文章 【雜史趣談】 書信史話 下一篇文章 【春秋雜論】小節與大事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8) 日本殖民:台北市【時光走廊】 蘇北、山東諸城【時光走廊】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4) 鄉間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