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史趣談】 書信史話

文/儒林 |2021.03.11
1635觀看次
字級

文/儒林

書信,是人們聯繫音訊、互通消息的工具。沒有文字的時代,相隔異地,如何通訊聯繫?據民族學的研究,除了口頭傳達訊息,還有以物示意的方式。如部落裡若有人送來弓箭,表示有戰爭;親友送來稻麥粟豆,表示豐收。贈朋友以辣椒,表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在結晶的鹽塊中鑽一個小洞,表示困難解決了。

另外,青年男女談戀愛時,若男方託人送一片樹葉給女方,而女方也以一片樹葉,連同男方送來的那片葉子請人送回給男方,表示兩人有緣相見,願意接受對方。

人類創造文字,還沒有紙張出現之前,訊息的互通,是將文字寫在一尺長的竹片或木簡上,稱「木牘」或「尺牘」;若內容涉及機密性,就會用繩子將竹片和木簡栓在一起,結繩處用泥巴或灰漆黏合好,並蓋上印章。泥巴、灰漆上的印戳完好無損,表示沒有人啟封。

十六、十七世紀的西歐,書信和包裹的傳遞,是由牲口販子承辦,當他們趕著牲口行經信件轉運站時,就會吹響號角,通知民眾要收信的、寄信的請盡快過來,從此號角就成了郵政的號誌。

二戰期間,英美為了傳遞士兵從非洲、亞洲、澳洲及歐洲寄往家鄉的信,採用將信拍成微縮膠片,空運到指定地點,複製成信件,裝入信封,再交郵局投送的方式。一公斤的膠片可以拍攝萬封信件,比起萬封的實體信件,少了三百五十九公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