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仍在世界各國延燒,免疫力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國外研究發現,維生素D具有對抗病毒細菌的作用,因此多攝取維生素D,可以提升免疫力,進而降低染疫風險。但國人維生素D的攝取卻嚴重不足,是攝取狀況最差的營養素之一。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二○一九年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報告(共分析十五個國家地區、二十五項研究、含括一萬零九百三十三人)顯示,維生素D能夠促進對抗病毒細菌的保護機制,因此可顯著降低至少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包括感冒、流感、胸腔感染等。
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蔡信宏表示,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幫助肌肉生長,強化骨骼健康,預防癌症,並保護腎臟、心臟血管等。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如果維生素D攝取不足,恐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影響骨骼健康,例如嬰幼兒常見佝僂症,成人則易發生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等。
若要補充維生素D,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可透過「日晒」及「飲食」的方式取得。每周可晒太陽三至四次,最佳日晒時段為上午十時到下午三時之間,可讓臉部、手臂及手掌等部位晒十至十五分鐘,即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室內隔窗晒太陽 沒效果
許惠玉提醒,皮膚接受陽光中的UVB光,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UVB光無法穿透玻璃,所以就算陽光再強烈,如果待在室內隔著窗戶晒太陽則是無效的,並無法產生維生素D。建議應到戶外晒太陽,且不要擦防晒乳,才能讓體內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減少疾病感染風險。
蔡信宏、許惠玉皆認為,像中東地區太陽多且旺盛,但該區域民眾攝取維生素D濃度仍偏低,原因便是他們「包得緊緊的」,讓皮膚直接曝晒在太陽下的時間較少所致。然而,台灣民眾普遍怕晒黑,建議還是要多晒太陽,才能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
不過,天氣陰冷時,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少,民眾可能會將身體包得密不透風,許惠玉表示,此時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黑木耳、起司等。劉怡里則建議,可吃「晒乾香菇」或食用保健食品。
3招補充維生素D
❶常晒太陽,不擦防晒乳,每周晒太陽3~4次,在臉、手臂、手掌等部位晒10~15分鐘。
❷素食者可多食用晒乾的香菇。
❸上述方式均無法攝取維生素D時,可吃適量保健食品。
資料來源/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
董氏基金會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