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現代化的大都會,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相信許多同學的答案都是「一大群摩天大樓」,不只要有很多大樓,最好還是散發出現代洗鍊風格的「玻璃帷幕大樓」。圖/米各
文/施奇廷(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講到現代化的大都會,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相信許多同學的答案都是「一大群摩天大樓」,不只要有很多大樓,最好還是散發出現代洗鍊風格的「玻璃帷幕大樓」。
不過世界上的事情「有一好沒兩好」,玻璃帷幕絕佳的透光性,雖然讓內部空間變得很明亮,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太陽把「光」帶進大樓,同時也把「熱」也帶進來了。夏天時大夥兒只好把冷氣「催盡磅」(開最大),等到收到電費帳單時臉就綠了。此外,玻璃脆弱的特性也令住戶擔憂大樓壽命,不管再怎麼強化,比起傳統的鋼筋水泥牆壁,還是差了一大截。
那有沒有「透光不透熱」而且又「堅固」的材料呢?有!就是「木材」!
沒錯,木材的確可以變透明,而且這種技術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只不過,以前把木材變成透明的製程,需要在高溫下進行,而且還得使用大量有毒化學物質;耗能與汙染,加上高成本,使得「透明的木材」還無法大量生產。
關鍵突破 去發色團
去年科學家突破了這個障礙,用相當簡單的製程,就可以製造出透明的木材:2020年2月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工程學系胡良兵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新的透明木材製程。
有些同學可能知道,木材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以及木質素。木質素中有「發色團」(chromophores)分子,讓木頭呈現出我們看到的顏色。因此讓除去木質素中的發色團,是讓木頭變透明的第一步。
除去發色團分子之後,還要解決界面穿透的問題:由於木材組成分中:木質素、纖維素與空隙空氣之間,各種材料的折射率不同,材料之間的界面也就會發生部分透射、部分反射的現象──每通過一個介質界面,都會降低光線穿透速率。
怎麼克服呢?方法相當簡單:先把木頭塗上雙氧水(過氧化氫H2O2)後,在陽光下曝晒(或者用紫外線燈也可以)1個小時,就可以除去發色團分子以及「半纖維素」,將木頭「漂白」變成白色。接下來注入日常生活中當作黏膠或固化劑的「環氧樹脂」……鏘!鏘!木頭就變透明啦!
透明原理 同折射率
為什麼環氧樹脂這麼神奇,灌下去就會讓木頭變透明呢?其實這是一個稱為「折射率配合」的現象,空氣的折射率大約是1;木質素是1.61;纖維素是1.53,所以光線會不斷通過「空氣─木質素─空氣─纖維素」的連續界面。
由於每個界面兩邊的折射率相差很大,透射的比率就會降低;若是將折射率1.5左右的環氧樹脂取代空氣,如此一來,木材內所有組成物質的折射率變得相當平均,也就是落在1.5~1.6上下;對於光而言,那些會產生反射的界面變得似有似無,加上這些材質也不吸收光,所以光大部分都會透射過去,木頭也就變透明了。
下雨的時候,同學身上有些衣服也會變得比較透明,這是同樣的道理。衣服的纖維折射率也在1.5左右,乾燥的時候纖維之間的空隙都是空氣,造成多重反射界面所以不透明;但是吸了折射率1.3的水以後,折射率變得比較一致,所以也會變透明啦*!
隔熱透光 兼容並蓄
用這種方式作出來的透明木頭,透光率可以達到90%以上,比起玻璃毫不遜色;而且在灌入環氧樹脂後,進一步補強了結構,強度大幅提升了45倍之多!此外,透明木頭在可見光波段與玻璃不相上下,但在紅外光(熱的主要來源)波段穿透率卻遠低於玻璃,因此更能將熱能隔絕;如果拿來當建材的話,比起玻璃帷幕來比較不會那麼熱,可節省空調能源。
透明木頭由於材料強度佳,除了拿來當建材之外,也可以拿來當作太陽能板的覆蓋層,特別是在那些環境條件比較嚴苛的地方。除了各種材料特性的優點以外,還可以做各種「花式加工」,只要在「塗雙氧水」這個階段動手腳即可;沒有刷到雙氧水的部分,就不會變透明,所以可以做出一片「部分看起來是木頭材質、部分像透明玻璃」的窗戶。今天介紹的科普文章所運用到的,其實就是最基本的光學原理,這下同學們知道物理學的厲害了吧!
編註
不是所有衣服碰到水都會變透明。有顏色的布料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所以無法全部透射,並不會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