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覺察】 飄進心靈深處

文/羅伯特.強森 譯/徐碧貞 |2021.03.07
2026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1921-2018)

文/羅伯特.強森 譯/徐碧貞

一天早上,有個女人一如往常地上車,開了好幾哩路前往辦公室。一路上,她的想像力開展精采的冒險之旅:她看見自己身處遠古時代,是個生活在戰亂及征戰年代的單純女子。後來她成為女英雄,憑藉力量及犧牲拯救了她的子民,遇見一位愛她的堅強、高貴的王子。

想像,全盤占據了她的心思,她就這樣開過數條街道,在每個紅燈前停車,在每個轉彎處打了方向燈,安全地抵達辦公室的停車場。當她回過神後,發現自己竟然記不得是怎麼來到辦公室的,她完全想不起來自己過了哪個街口或是在哪裡轉了彎。她飽受驚嚇,問自己:「我是如何在完全不自覺的情況下開了這麼長的一段路?我的心飛到哪兒去了?當我在做夢神遊時,到底是誰在開車?」不過因為過去曾經發生過相同的情況,她把這個問題暫時擱下,朝辦公室走去。

她坐在辦公桌前開始計畫今天的工作行程,但是被一個同事給打斷了。這位同事就像是一陣颶風般瘋狂掃過她的辦公室,把她先前傳閱的備忘錄重重丟下,因為某些他不贊同的小事而大發雷霆。她被這一幕給嚇壞了,他的憤怒和事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成比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聽見自己的咆哮後,反過來覺察到自己小題大作。出於羞愧感,他低聲道歉之後就離開了。回到辦公室時,他問自己:「我是被什麼上身了?發生了什麼事?我通常不會因為小事而發火。這完全不像我!」他只感覺內在湧起一股怒意,跟朋友所傳閱的備忘錄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卻因為這件小事而浮出檯面。這分怒意從何而來,他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這兩個人有時間想想這整件事,他們或許會發現自己在當天早上就已經感受到無意識的存在,透過每天起起落落的日常生活事件,我們得以經驗到無意識在各自身上引發的行為反應。

有時候無意識會與意識心智一起作用,當意識心智專注在其他事物時,無意識會接手駕駛,就如同前文中女子的經驗,「自動駕駛」開過幾個街口。某個片刻,意識心智在他處忙著,而無意識心智就會接手我們手邊正在進行的事:讓我們在紅燈前停下,在綠燈時發動車子,遵守各項規則,直到意識心智回到此時此刻。這雖然不是最安全的開車方式,但無意識的確提供一個優良且重要的內建備用系統,而且常常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

兩種無意識表現

有時候,無意識會產生充滿象徵意象的鮮明幻想,全面占領意識心智,長時間盤據我們的注意力。冒險、危險、英勇犧牲,以及愛戀等幻想內容,讓女子在上班路途中為之著迷,這就是無意識入侵意識心智,試圖表現的主要例子:透過想像的方式,運用情感充沛意象的象徵語言。

我們經驗無意識的另一個方式就是透過突然產生的情緒反應,那些令人費解的歡愉或是非理性的氣憤,突然間侵入了意識心智,接手掌控。從意識心智的角度而言,這如洪水般的感受可說是毫無道理可言,因為並不是意識心智製造出來的。前文描述的男子無法解釋自己表現出來的反應強度,他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他覺得心中的憤怒是來自自身之外的。有那麼一刻,他覺得這一切「不像自己」。事實上,如此失控的情緒表現,真真切切是從某部分的他而來的,來自於他的意識心智所無法看見的內在深處。正因為這般隱晦未見,這個內在之地才被稱為「無意識」。

無意識的概念來自於人類對於日常生活的單純觀察: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覺察到內心的某些事物。有時候我們發現了某個記憶、愉悅的念頭、完美的點子及一種信念等,在非預期的狀況下從未知之處慢慢浮現。我們覺得內心某處其實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帶著這些念頭,但是到底是在內心的哪個地方?它是我們整體心靈內未知的部分,同時也在意識心智範疇之外。

無意識是個奇妙的宇宙,包含著我們內在不可見的能量、力量、智能表現,甚至是各式人格,比我們大多數人所能了解的來得更大更廣。對照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日常,它有著自有的完整生命。我們多數的想法、感受及行為,私底下都是源於無意識,它對我們的影響往往出乎意料之外,也因此更顯重要。

當我們聽見無意識這個詞時,多數人都會有直覺感受,知道它意味著什麼。我們會將心中的想法連結上日常形形色色的經驗,無論是大事或是小事都交織在一起。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的心思飛到「別處」時,下意識做出某事,之後又對自己所做的事驚訝不已。我們也能記起自己在某次談話中激動說出強烈的意見,那些我們內在所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想法。

有時候,我們會訝異:「發生了什麼事?我並不清楚自己對於那件事有如此強烈的感受。」當我們能夠更敏銳覺知無意識所浮現的能量時,就能學會問自己:「是哪部分的我相信那一點?為什麼這個議題會引發那部分未被看見的我如此強烈的反應?」

我們能夠學習更近一點看看這個議題,那個「席捲我的」,其實是一股突然侵入的無意識能量。如果我認為這不像「自己」,那是因為我沒有理解到「自己」也包括我的無意識。我們身上隱藏的這些部分,有著強烈的感受,同時想要有所表現。然而,除非我們學習進行內在工作,否則這些部分就是隱藏在我們的意識底下。

有時候,這些掩藏起來的人格令人難堪或是帶著暴力,一旦表現出來時,我們會覺得好丟臉。在其他時候,我們對於這些未知的內在力量及良好特質是有所覺察的,我們利用這些潛藏的資源做出平常做不到的事,說出一些遠比過往所能給出的更清晰又聰慧的觀點,表現出從未洞悉的內在智慧,展現我們不清楚自己擁有的慷慨及體悟。這些林林總總的例子都會讓人驚訝:「我不是我原先所以為的我,我有著未知但又屬於我的正面及負面特質。」這些特質就在無意識裡頭,那兒是「眼不見的,心不念」。

我們都更比自身所覺察到的「我」來得浩瀚。在任何時刻,我們的意識心智只能專注在整體存有中有限的部分。儘管我們試圖有自知之明,在無意識的巨大能量系統中,仍然只有小部分被併入意識心智或是在意識層面運作。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如何進入無意識,同時樂於接受無意識的訊息,這是發掘自身未知部分的唯一可行方式。

(摘自《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簡介

羅伯特.強森

(Robert A. Johnson, 1921-2018)

美國榮格分析師、作家。擅長以神話故事演繹人類心理,1974年一場以神話解析男性心理的演講,被謄錄編輯成《他:理解男性的男性心理學》(He: Understanding Masculine Psychology,暫譯)一書,出版後廣受歡迎。之後陸續出版了《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W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等十餘冊書,暢銷百萬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