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媽媽炊的米粿最對味

文/可凡 |2021.02.23
628觀看次
字級

文/可凡

小時候家境雖不寬裕,但逢年過節,錦衣玉食都吸引不了我,反而獨鍾於媽媽親手研磨蒸炊的米粿。懷念那濃郁的米香、猶如嫩豆腐般的Q彈綿密口感,令人忍不住口水直流,也回想起幼年時迎春節的情景。

那時住在中油員工宿舍區內,一家老小的開銷全靠父親做工的薪水,母親每天為張羅三餐而顯得左支右絀、力不從心,尤其年節就更加傷腦筋了。所幸當年陪嫁一副石磨到夫家,正餐不足,全靠它填補全家人的胃。母親的米粿遠近馳名,不僅自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就連街坊鄰居也爭相要求代為製作。

母親幾乎來者不拒,寄放的一包包在來米標記清楚,年節前幾天,個別浸漬一段時間後,逐一倒入石磨中研磨;從縫隙中汨汨流出的潔白米漿匯集成袋後,再以碗裝或集中置於大蒸籠裡蒸炊,時間一到,香噴可口的米粿就可以上桌了。

光是碗粿淋上母親特調的醬汁,我一個人就能吃上三大碗。遑論整籠切片、表面油煎得金黃微酥、香氣撲鼻的米粿,總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一片再一片。吃飽了,喝上一口蘿蔔湯,滿滿的幸福感洋溢心頭。對我來說,過年若少了這一味,就黯然失色了!

如今石磨依舊,卻少了母親的親手傳承,對味的米粿只留存在每個人的記憶中。

睹物思人,年味早隨昔人遠去而轉淡,如今過年只能到外賣餐廳買個蘿蔔糕解解饞、應應景,卻再也吃不到那手工研磨、道地的粿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