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緱地方文化館 課餘軒話南屏 崇蘭傳藝再現

文╱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2021.02.22
1970觀看次
字級
阿緱地方文化館(右)與蕭氏家廟(左)併列。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阿緱地方文化館的前身為蕭氏家廟「課餘軒」。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蕭氏子孫取得功名,其匾額仍懸掛於蕭氏家廟。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蕭氏家廟建築面積不大,但細部裝飾精美。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蕭氏家廟由蕭珍記祭祀公業管理人蕭永忠主事擘劃。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館內展出林邊鄭宅的壽屏。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館內展出舊昌黎殿的舊廟門。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館內展出交趾陶藝師黃嘉 宏的作品。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館內展出林邊鄭宅的斗栱。圖╱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文╱人間社記者江素麗

位於屏東市的阿緱地方文化館,是由蕭家學堂「課餘軒」改造而成,與緊鄰的台灣歷史建築百景「蕭氏家廟」,融合跨世紀的傳統工藝與城市記憶,共同訴說屏東縣開發史,展現蕭家277年來重視教育文化的敦厚家風。

屏東舊名「阿猴」,原為南台灣馬卡道族(平埔系)的活動範圍,其聚落涵蓋「鳳山八社」,屏東市即為八社之一的「阿猴社」所在。日治初期設「阿猴廳」,明治35年(1902年)以「阿猴」用字不雅,改以「阿緱」取代。

日本大正9年(1920年),台灣改州郡制,「阿緱廳」併入高雄州管轄,並以地理位置在高雄半屏山之東,因此改名「屏東」。其實,早在清嘉慶20年(1815年),鳳山縣就在阿猴街興建「屏東書院」,因此有人認為日本政府只是改回原名罷了。

位於屏東市崇蘭地區的阿緱地方文化館,屬於崇蘭文化生活圈的一部分,當地除了緊鄰的縣定古蹟蕭氏家廟,尚有蘭陵學堂、崇蘭昌黎殿、福德祠等文化空間。

蕭家渡海來台

子孫敦品力學

崇蘭蕭家開台祖蕭唯天,原籍廣東陸豐,18世紀中移居屏東,創立「珍記」商號經商致富。蕭家於1815年捐資創辦屏東書院,因注重及推展教育,蕭氏子孫在清代有多人取得功名,包括「附貢生」蕭啟邦、「拔貢生」蕭文蘭、「恩貢生」蕭文鳳,其匾額至今仍懸掛在蕭氏家廟,成為勉勵子孫敦品力學的典範。

蕭氏子孫於1874年修築崇蘭新圳,並於1880年(清光緒6年)建立「蕭氏家廟」。這座深具文教功能的傳統宗祠,屬於宗祠木結構建築,歷經多次重修,家廟建築面積不大,但細部裝飾精美,見證蕭氏家族發展及屏東開發史,獲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33名。

家廟大門對聯「崇蘭在室和氣所生,老竹當天清陰可托」,以及牆堵頂端的「抱水」、「環山」等匾聯,加上書卷型的竹節窗、斗仔砌的紅磚牆、泥塑彩飾的水車堵、優美的門樓看架等,結合木雕、彩繪、剪黏等工藝之美,也呈現書香門第的文質風範。

1927年「蕭氏家廟」重修時,在旁興建蕭家學堂「課餘軒」,由蕭氏子孫教授漢文。1936年成立蘭陵托兒所,除了由族人擔任教師教導日語外,也由柔道三段的蕭清香與日本教練喜島傳授柔道,台灣光復後改名「崇蘭幼稚園」。

政府於2004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蕭家學堂「課餘軒」因閒置多年,改造為「阿緱地方文化館」,推展創意文化產業及社區營造,成為展示崇蘭社造故事與城市記憶的地方文化館。

活化傳統建築

結合藝術美學

阿緱地方文化館與「蕭氏家廟」,目前由蕭珍記祭祀公業管理人蕭永忠主事擘劃,其子蕭登峰為蘭陵創意行銷總監。家廟附近的鄰里住家,多為蕭姓後裔子孫,附近街廓巷弄中,至今仍保存夯土牆身與瓦厝老建築,局部保存昔日崇蘭的鄉土意象。

蕭登峰表示,阿緱地方文化館成立之後,以「美術館」的形式概念,將各式傳統建築裝飾藝術數位化,不僅製作數位導覽系統,還結合茶道、書法、樂曲等藝術,舉辦生活美學饗宴等活動及藝術特展,藉此活化傳統建築。

其中,文化館曾於2018年配合崇蘭昌黎殿「文化建廟」完工,舉辦剪粘、交趾陶藝術特展,將廟宇高牆上的裝飾藝術,以全方位的角度展出,並搭配匠師口述訪談影片,使傳藝再現。

蕭登峰指出,崇蘭昌黎殿原建於1928年,2010年以「文化建廟」理念,與文化部登錄的匠師共組團隊,進行重建紀錄及數位典藏。寺廟新建期間,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協助提報5名藝師登錄為文化部國家傳藝匠師,並辦理昌黎殿數位導覽系統及網站建置。

值得一提的,還有2020年舉辦的「靜觀吾形」特展,邀集北、中、南的年輕藝術家,透過不同領域媒材創作,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為主題,激發出更多創意能量及藝術火花。

在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努力下,阿緱地方文化館成為傳統工藝與城市記憶的展示空間,透過常民文化與生活美學的推展,串起蕭家族人與社區居民的地方認同,也讓崇蘭社區故事繼續延續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