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民國南京1927-1949 (15-4) 抗日戰爭的前夕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1.02.19
1504觀看次
字級
「西安事變」和平落幕 1936年12月底,「西安事變」結束,蔣中正由張學良親自護送回南京,國民黨在全國各地發起慶祝蔣中正安然返京的群眾集會。圖為南京市街頭的擁蔣遊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汪系人馬的集結 1937年1月,汪精衛返抵南京,支持者前往車站迎接。儘管汪精衛與蔣中正權鬥多年,但真正立場常飄忽不定。寧漢分裂時,汪精衛一度與共產黨合作,儼然是國民黨左派的領袖,但此後又採取極端的反共立場,而且不時對日本發出妥協的聲音,對中國人抗戰的力量缺乏信
國共邁向政治整合 1936年12月底,四川成都舉行蔣中正安全返京慶祝大會。蔣中正隨後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表訓詞,表示:「此次事變,爾等將余留居西安,則引起戰事之責任,即應由爾等毀壞綱紀之舉動負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廬山抗戰演說 「七七事變」後,在廬山指導國軍訓練團的蔣中正召集 各界人士磋商時局,會議上洋溢著應戰的激昂情緒。1937 年7月17日,蔣中正在廬山發表抗戰演說,指出:「我們 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 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 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 ,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 決心。」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日瀕臨全面戰爭 1937年1月,汪精衛返京,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設宴接 風,圖為汪在餐宴中致答謝詞。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汪精衛返國 1937年1月14日,「西安事變」落幕後,汪精衛返回中 國,出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此時國民黨開始出現路線 上的轉變,對日本的政策趨於強硬。2月中旬,國民黨五 屆三中全會在南京舉行。會上,汪精衛致開幕詞、孔祥熙 做政治報告,何應欽做軍事報告,張群做外交報告,蔣中 正則向會議報告了西安事變的經過,並散發由陳布雷所寫 的《西安半月記》。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央大員返京留影 1936年12月底,在「西安事變」受困的國民政府中央大 員安全返回南京後,在陳調元宅中合影留念。右至左(不 分前後)為蔣作賓、陳誠、陳調元、陳繼承、朱紹良、陳 繼承夫人、蔣鼎文、萬耀煌夫人、衛立煌、萬耀煌。儘管 「西安事變」和平落幕,但國共的緊張對峙仍未解除, 1937年1月,陳誠奉派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6年底,中國內外局勢緊繃,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日軍對華侵略無所不用其極,不僅在華北製造傀儡,在華日軍的行動已非東京方面所能全盤掌控,因此各種侵犯所引起的武裝衝突頻率日高。

在國內,表面上國民政府圍剿紅軍的軍事行動取得了重大勝利,共產黨被困在陝北一塊小地方,面臨著最後一擊,然而國人對內戰的不滿亦達到極點,尤其國民黨軍隊內部看法不一,嚴重分裂。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扣留了蔣中正,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剿共,聯合共產黨共同抗日,此即為轟動海內外的「西安事變」。事件最後和平落幕,張學良以個人終身軟禁的代價,換得了中國政治的整合,中國人心大振,國民政府聚集在南京的軍政人員咸感到民族聖戰的時機已經降臨了。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有少數的消極分子,對抗戰公開表示悲觀。「西安事變」之後,汪精衛返京,言論詭異,立場飄忽。1937年7月7日,蘆溝橋槍聲響起,17日,蔣中正在廬山發表抗戰聲明,中日全面戰爭終於爆發。

「西安事變」和平落幕

1936年12月底,「西安事變」結束,蔣中正由張學良親自護送回南京,國民黨在全國各地發起慶祝蔣中正安然返京的群眾集會。圖為南京市街頭的擁蔣遊行。

汪系人馬的集結

1937年1月,汪精衛返抵南京,支持者前往車站迎接。儘管汪精衛與蔣中正權鬥多年,但真正立場常飄忽不定。寧漢分裂時,汪精衛一度與共產黨合作,儼然是國民黨左派的領袖,但此後又採取極端的反共立場,而且不時對日本發出妥協的聲音,對中國人抗戰的力量缺乏信心。與蔣鬥爭失敗時,汪精衛慣用的方法就是出國避風頭,其缺乏原則與意志的特點,使得所謂國民黨的汪系人馬,多為軟弱失意的文人政客,群眾基礎十分薄弱。

國共邁向政治整合

1936年12月底,四川成都舉行蔣中正安全返京慶祝大會。蔣中正隨後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發表訓詞,表示:「此次事變,爾等將余留居西安,則引起戰事之責任,即應由爾等毀壞綱紀之舉動負之。現在爾等既表示悔悟,則余可請求中央;中央必仍本愛惜國力之精神,自有妥善處理,以挽救國家之危機也……」

廬山抗戰演說

「七七事變」後,在廬山指導國軍訓練團的蔣中正召集各界人士磋商時局,會議上洋溢著應戰的激昂情緒。1937年7月17日,蔣中正在廬山發表抗戰演說,指出:「我們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中日瀕臨全面戰爭

1937年1月,汪精衛返京,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設宴接風,圖為汪在餐宴中致答謝詞。

汪精衛返國

1937年1月14日,「西安事變」落幕後,汪精衛返回中國,出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此時國民黨開始出現路線上的轉變,對日本的政策趨於強硬。2月中旬,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舉行。會上,汪精衛致開幕詞、孔祥熙做政治報告,何應欽做軍事報告,張群做外交報告,蔣中正則向會議報告了西安事變的經過,並散發由陳布雷所寫的《西安半月記》。

中央大員返京留影

1936年12月底,在「西安事變」受困的國民政府中央大員安全返回南京後,在陳調元宅中合影留念。右至左(不分前後)為蔣作賓、陳誠、陳調元、陳繼承、朱紹良、陳繼承夫人、蔣鼎文、萬耀煌夫人、衛立煌、萬耀煌。儘管「西安事變」和平落幕,但國共的緊張對峙仍未解除,1937年1月,陳誠奉派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由南京搭機飛赴洛陽,一方面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軍事施壓,另一方面又施離間之計。2月9日第三十六師進入西安,後來戰事危機解除,國共轉入密集的談判,陳誠始返回南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