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王國與紅盒子

文/Triple |2018.10.18
3527觀看次
字級
《塑料王國》以工人女兒的視角,帶出底層心聲。 圖/CNEX提供
《塑料王國》用簡單的鏡頭,帶領觀眾直視貧窮。 圖/CNEX提供
《塑料王國》貧窮工人面臨不停生育的現實。 圖/CNEX提供
《塑料王國》裡的女孩只能用髒水清潔頭髮。圖/CNEX提供
陳錫煌在《紅盒子》裡展現精采技藝。圖/星泰娛樂提供
《紅盒子》以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角,企圖傳達布袋戲將失 傳的訊息。圖/星泰娛樂提供
《紅盒子》以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角,企圖傳達布袋戲將失傳的訊息。圖/星泰娛樂提供
楊力州導演(左)花費10年拍攝《紅盒子》。圖/星泰娛樂提供
陳錫煌在《紅盒子》裡,談到不少和父親李天祿的心結。圖/星泰娛樂提供

文/Triple

在同一周,看了兩部紀錄片,討論熱度不同,操作手法大不相同,感受也因此大相逕庭,讓人不禁思考起,究竟怎麼樣的紀錄片形式,才更貼近所謂的真實,也更能感動人心。

其一,便是由大陸導演王久良花費5年拍攝的《塑料王國》,鏡頭聚焦在垃圾堆裡做塑料回收的老闆和員工,除了展現中國大陸成為國際垃圾中心的現況,也以鏡頭深入底層,探究貧富階級問題。另一部則是楊力州備受矚目的《紅盒子》,以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角,除了記錄即將失傳的傳統布袋戲技藝,也揭開他和父親李天祿的心結。

先來談談楊力州的《紅盒子》。楊力州是當今台灣紀錄片導演裡,票房、口碑皆最為亮眼的一位。舉凡《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至《拔一條河》等,除了主題選擇獨到,劇情片模式的拍攝手法,更每每賺人熱淚、引發迴響。但他過度涉入其中的拍攝方式,也多次引來熱議。不少人認為,紀錄片,可以有觀點,但仍需保持置身事外,讓主角自己表達出自身故事,才是紀錄片存在的意義。

坦白說,我個人也屬於此派。但過往看楊力州的紀錄片,我依舊能被感動,或因他的題材裡頭早已滿含劇情片元素,即便煽情,也不覺太突兀,畢竟這也是一種讓議題以更通俗的方式被看見的方法。《拔一條河》裡,甚至有不少看得出事先設計讓其發生的情節,但只要安排得當,且非憑空虛構,倒也不引人反感。

只是,當這回來到陳錫煌跟前,楊力州花費10年的拍攝素材,這樣的手法(甚至更為過火),反倒成了讓人出戲的敗筆。《紅盒子》的主角:陳錫煌,理應是相當有張力的主角,但過多的字卡導引,以及導演本身過多的發問、入鏡,都讓引導觀眾的企圖變得太過明顯。加上想談技藝、又想深入親情,卻沒能彼此呼應、結合,都讓這個本應成為經典的主題失去重量,變成楊力州想抒發自我感受的工具。

楊力州本身和父親的關係,我們並不清楚,但陳錫煌和父親李天祿的關係,卻聞名已久。李天祿因入贅,將長子陳錫煌的姓過給太太家,這也讓李天祿和陳錫煌這對父子有著解不開的矛盾,陳錫煌想做給父親看,卻又想擺脫父親名氣的心理狀態,除了具備戲劇性,更是片中非常重要的主軸,但每每準備深入其中,就被過滿的配樂,以及過多引導式的訪談給破壞,相當可惜。

事實上,引導是必要的,不論是引導受訪者或是觀眾,特別在不曉得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的紀錄片裡,事前的重點鎖定,是一種功力,但應該放入多少主觀的主導成分,那比例,往往會影響全片給觀眾的衝擊力道,《紅盒子》便是敗在斧鑿痕跡過多。對我而言,不知不覺的引導,讓觀眾跟著鏡頭深入、震撼、感動,甚至衍伸出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才是最高端的技巧。

《塑料王國》便是如此。由大陸導演王久良花費五年拍攝的這部紀錄片,不論時間、在台灣的名氣和討論度,都只有《紅盒子》的一半,但內容衝擊力卻遠遠超出。導演簡單地以一台攝影機,跟隨在垃圾堆旁做著塑料回收的兩家人,一家是工人、一家為老闆,但即便是老闆,也只多賺幾塊錢,兩者皆是高工時低收入。由於回收站位處偏僻,宛如自成一國,導演因而將此處稱為「塑料王國」。

本片最絕妙的,乃導演呈現出的王國內外階級,大陸社會貧富不均早已不是新聞,但底層社會裡也能因收入多寡產生階級,更為人印象深刻。王國外有階級,王國內何嘗沒有。比窮更窮,那便是一種到底的絕望。

兩家人,同樣做著粗重、髒臭的塑膠造粒工作,一家咬牙也要讓獨子去念書、為了回鄉有面子,怎樣也要攢錢買下新車;另一家孩子生不停,爸爸有了錢就是買酒配飯,只想看眼前,不願想太遠。儘管長女有天分也想念書,卻只能天天在家幫忙哄孩子,躺在垃圾堆上,她認命說著:「等我13歲,我就要去打工賺錢,讓我的弟弟們念書。」

女孩的認命和無奈,也是大陸乃至台灣,甚至許多國家角落的縮影。常在想,貧窮會是世襲的嗎?遇過一些翻轉命運的人們,但那畢竟是少數,多數時候遇見的,仍是在世襲命運裡掙扎著的那些。只敢想眼前吃不吃得飽,不敢想未來有沒可能過上一般人的好日子。

《塑料王國》的鏡頭、主角和故事線都很簡單,配樂更是少之又少,光是現場音就夠呈現出力道,那種直現眼前的貧窮,讓人看完久久無法自己。儘管和《紅盒子》主題不同,但身為一部紀錄片,帶給觀眾思考和感受的力量,卻應該是共同的目的。看完《塑料王國》,我得到了窺見某些真實和想法的收穫,但《紅盒子》,卻只留下導演自身想抒發的訊息,而非議題本身的意義。

所謂的紀錄片,應該是什麼樣子?或許這兩部片的手法對比,能夠帶給創作者和觀眾更多思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