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無法握拳和提筆 當心類風溼性關節炎惹禍 |2021.02.04 語音朗讀 24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40歲以上年齡層,特徵是早晨會有僵硬疼痛感,多數人容易忽略症狀,以為是過度操勞,如未把握黃金治療期,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又號稱「關節炎之王」,發失主因是自身免疫系統不正常的反應,讓免疫細胞攻擊患者自身的關節,導致關節發炎病變,長期下來甚至會手指變形。類風溼性關節炎多好發於40歲以上年齡層,且女性罹患率又比男性高3倍,特徵是早晨會有僵硬疼痛的症狀,並以手部為主,可能無法握拳,但多數人初期時容易忽略症狀,以為是過度操勞所致,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圖/Unsplash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李蒔青舉例,有名35歲的王老師在5年前寫板書時,手指關節出現莫名疼痛,甚至無法提筆寫字,經就醫檢查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但她因一直想要生小孩,擔心藥物治療影響生育,不願按時服藥,導致關節嚴重變形,了解原因後調整用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李蒔青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多侵犯小關節為主,治療方式會先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及搭配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若治療半年仍效果不佳,或沒有達到預期成效,就會使用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圖/Unsplash現在醫療發達,生物製劑對患者也是一大喜訊,過去很多難以控制的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患,都因為生物製劑獲得良好的控制,目前很少看到患者關節變形。另外,對於有生育計劃的患者,也有適合孕婦及哺乳時的生物製劑。李蒔青提醒,「我們生活中會頻繁使用雙手及雙腳,若手腕、手指頭關節、腳踝、腳趾頭、腳板關節變形了,會對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所以類風溼性關節炎一定要早期治療,避免因小關節變形而影響生活品質。」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一見鍾情 老夫妻慶80周年結婚紀念日 下一篇文章 走春嚴選 全台必吃蔬食餐廳推薦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如是說2025.05.07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馬士多管火箭 首次實彈射擊我爭取先進預警機 美遲不出售建構永續航空 桃機力推減碳水下遙控載具 戰場應用受關注連署造假 南檢開起訴第1槍融和地貌 東莒猛澳港務大樓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