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無法握拳和提筆 當心類風溼性關節炎惹禍 |2021.02.04 語音朗讀 24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40歲以上年齡層,特徵是早晨會有僵硬疼痛感,多數人容易忽略症狀,以為是過度操勞,如未把握黃金治療期,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健保署認定的重大傷病,又號稱「關節炎之王」,發失主因是自身免疫系統不正常的反應,讓免疫細胞攻擊患者自身的關節,導致關節發炎病變,長期下來甚至會手指變形。類風溼性關節炎多好發於40歲以上年齡層,且女性罹患率又比男性高3倍,特徵是早晨會有僵硬疼痛的症狀,並以手部為主,可能無法握拳,但多數人初期時容易忽略症狀,以為是過度操勞所致,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圖/Unsplash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李蒔青舉例,有名35歲的王老師在5年前寫板書時,手指關節出現莫名疼痛,甚至無法提筆寫字,經就醫檢查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但她因一直想要生小孩,擔心藥物治療影響生育,不願按時服藥,導致關節嚴重變形,了解原因後調整用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李蒔青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多侵犯小關節為主,治療方式會先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及搭配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若治療半年仍效果不佳,或沒有達到預期成效,就會使用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圖/Unsplash現在醫療發達,生物製劑對患者也是一大喜訊,過去很多難以控制的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患,都因為生物製劑獲得良好的控制,目前很少看到患者關節變形。另外,對於有生育計劃的患者,也有適合孕婦及哺乳時的生物製劑。李蒔青提醒,「我們生活中會頻繁使用雙手及雙腳,若手腕、手指頭關節、腳踝、腳趾頭、腳板關節變形了,會對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所以類風溼性關節炎一定要早期治療,避免因小關節變形而影響生活品質。」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一見鍾情 老夫妻慶80周年結婚紀念日 下一篇文章 走春嚴選 全台必吃蔬食餐廳推薦 熱門新聞 01【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下)2025.09.0202鳳山區公所發放物資 佛光山響應2025.09.0203【浮世畫框】一朵雲,行進京都──日本首展小記2025.09.0204《365日》贈瑞典酒店 旅客啟迪心靈2025.09.0205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邁向永續發展2025.09.02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12025.09.0207奇妙數字遊戲—— 三進制2025.09.0208柏林佛光山 正信三寶弟子皈依2025.09.0309二進制到三進制2025.09.0210阿富汗強震 逾 800 死、3000 人傷2025.09.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國光臨時站拆除 擬闢建廣場中央發函業者 台東反風電 無人船亮相接見棒球冠軍隊 總統讚少年英雄賴:台灣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國慶主視覺 藍紅勾勒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