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國小是體型發育的黃金時期,學童一定要攝取均衡鈣質與多做運動,才能長得頭好壯壯」,針對教育部統計發現國小學童身高發展出現逐年「開倒車」的情況,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所長許美智昨天表示,營養均衡與適度運動是讓孩子「高人一等」的根本方法,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子更要特別注意,才不會長大後矮人一截。
現代人三餐大魚大肉,常容易營養過剩而面臨要瘦身的問題,不過根據教育部最近三年來的統計數據卻發現,台灣小學生身高出現「向下滑」趨勢,其中又以女生身高下降幅度最大。以國小五年級女童為例,九十二學年度的平均身高為一百四十四點九八公分,但到了九十四學年度卻降低為一百四十二點三九公分,平均一年降低一點三公分,這種「不增反減」的趨勢讓學者專家看了憂心忡忡。
分析箇中原因,「運動量不足」與「營養觀念不正確」是造成國小學童身高往下降原因。教育部調查發現,全國小學有五成學童體適能「不及格」,以仰臥起坐來說,九十二學年度的國小四年級男童一分鐘可做二十七點四下仰臥起坐,到了九十四學年度則降為二十六點一八下,體適能呈現下降趨勢。
不只如此,營養攝取亦出現失衡情況。行政院衛生署統計發現,國小學童的鈣質食物的攝取量不到專家建議攝取量的七成,不少學童陷入「鈣不足」的窘況。
許美智表示,為了幫助台灣學童身高「向上提升」,國立體育學院將和教育部、民間體院共同打造「高人一等」長高計畫,第一年將先邀請全省四所種子小學進行「體能輔導」及「營養輔導」,循序漸進「拉高」台灣學童的平均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