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國圖多功能展演廳

文/中玄 |2021.02.02
1011觀看次
字級
國圖多功能展廳演出首場文學劇《武松打虎》。圖/陳森豐

文/中玄

民國四○年代,國民政府遷台不久,百廢待興,台灣的圖書館不僅藏書有限、館舍老舊,在各項服務措施保守的情況下,民眾使用圖書館不便,也缺乏進館閱讀的動機。

六○至七○年代,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王振鵠受教育部十二項文化建設計畫之委託,開始推動縣市文化中心之成立,以每個縣市成立一座以圖書館為主的文化中心,此文化中心除了圖書館,還包括博物館、演藝(音樂)廳,形成兩館一廳的規模,讓民眾能有一處藝文場所可使用。

台灣的圖書館,藉著文化建設,普遍翻新、改造,開始邁向現代化。然而縣市文化中心,圖書館和博物館、演藝廳仍各自一館,館廳功能尚未真正結合。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八十五年易名為「國家圖書館」)遷建新館,設有新穎且設備良好的國際會議廳(可容納二百人)及演講廳(可容納五百餘人),當時為全國最先進的文教場所。

當時國圖對民眾的服務,除閱覽、參考諮詢的功能,在文教活動方面,僅限於舉辦研討會或演講等。演講廳還在九○年代由於館藏空間日益不足,曾一度計畫改建為書庫,以典藏更多圖書資料,但因未符建築法規而作罷。

進入二十一世紀,圖書館的硬體建設開始結合藝文展演功能,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例如在民國一○四年落成的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便打造了擁有三百個座位的小劇場;一一○年一月二日初落成的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也設有二百個座位的「黑盒子劇場」。

國家圖書館自民國九十四年後,多次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文學講座,或以表演方式演出「文學劇場」,頗受好評。鑑於民國七○年代興建的講演廳,設備皆已老舊,趨勢教育基金會遂於近年贊助國圖改善原有設施,並強化舞台演出功能及燈光、布幕、音響等,將國圖演講廳打造成「多功能展演廳」。

此「多功能展演廳」於一一○年一月五日落成使用,除擴大國圖文教展演範圍,也是圖書館功能再進化的呈現。此展演廳為目前全台灣最大的圖書館劇場,另一項重要意義,即「文學劇場」將有固定的地方演出,達到「定目劇」的功能性。再者,結合戲劇,亦可衍生民眾的閱讀需求,達到推廣之效果。如一月十六、十七日演出首場文學劇《武松打虎》,觀眾在欣賞之餘,還可以到圖書館借閱《水滸傳》等相關書籍來閱讀,這便是「多功能展演廳」的隱顯目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