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哪裡來 】數學、化學 雙俠列傳 文/胡妙芬、姚荏富 |2021.02.02 語音朗讀 13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遠在挪威的一對科學家──古德柏格、瓦格,就是一對「數學+化學」的最佳拍檔。圖/陳彥伶 還記得嗎?化學是從拉瓦節(Lavoisier,詳見國二下理化課本)的時代,才開始注重測量和定量的。圖/陳彥伶 還記得嗎?化學是從拉瓦節(Lavoisier,詳見國二下理化課本)的時代,才開始注重測量和定量的。圖/陳彥伶 文/胡妙芬、姚荏富還記得嗎?化學是從拉瓦節(Lavoisier,詳見國二下理化課本)的時代,才開始注重測量和定量的。在拉瓦節出現之前,所謂的「化學」是連量都不量,所以也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好計算的。當拉瓦節開始提倡定量實驗的重要性之後,才出現所謂的「化學計量學」。起初,化學家只用到簡單的數學比例,至於較深入的數學概念,他們大多不熟悉,也不會用。不少化學家甚至這樣認為──數學是數學,化學是化學,化學已經夠複雜了,如果還用數學去考慮化學,可能使問題更模糊,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更不要依賴數學。不過,少了數學公式描述的化學,稱的上「真正」的科學嗎?有人認為稱不上。因為如果缺少了用數學公式的表達,化學就無法像物理那樣,成為一門精確、漂亮而又簡單明瞭的科學。物理作媒 親上加親還好,在19世紀中期以後,這種局面被打破了。化學家開始注意到化學平衡反應中的濃度、溫度、速率……彼此間都具有數學關係;甚至有數學家也開始加入化學研究的行列,使化學添上數學的翅膀,飛得更高、看得更遠。其中,遠在挪威的一對科學家──古德柏格、瓦格,就是一對「數學+化學」的最佳拍檔。古德柏格和瓦格是大學時期的死黨,一起上課、一起K書,還共同創立一個討論「物理化學」的小型俱樂部,感情真夠麻吉!不只這樣,後來古德柏格還介紹自己老婆的妹妹給瓦格。所以,他們不只是死黨、工作搭檔,最後還變成親戚呢!咳咳,話題扯遠了。話說,他們兩人有興趣的「物理化學」,是利用物理定律來解釋化學反應,如何形成各種化合物的一門學問。當時有些科學家認為,物理化學可能可以解開「化學親和力」、「化學反應方向」與「化學反應速度」等問題。啟發「化學動力學」年輕的古德柏格與瓦格,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1864年,古德柏格和瓦格向挪威科學院提出他們的報告,但是,他們的研究並沒有得到太多回響。直到1877年德國科學家奧士華(Ostwald),成功應用這個解釋自己的實驗後,科學界才開始重視。他們提出來的這個算式,後來還慢慢發展成一門稱為「化學動力學」的學問。「化學動力學」是「物理化學」的一個分支,集合物理、化學與數學的概念,專門研究化學反應的速率與反應的機轉。看起來,古德柏格與瓦格這兩位數學家與化學家的「雙劍合璧」,真的是效果超群!我們上周介紹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不是說過科學早期是不分家的嗎?或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也能用在科學研究上。進入19世紀之後,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數學家開始關心彼此的研究發展,合作的機會也漸漸增加。之後,同學還會看到──物理化學、化學物理、數學物理、化學數學、生物數學等各種交叉學科的出現,這代表科學又進步到一個新的階段。當化學家也開始用物理和數學的方法研究物質,化學的進展將有非常突破性的飛躍,接下來的新世界,相信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了!(待續) 前一篇文章 看多手機 就看不清臉色 下一篇文章 【科學研究部】 暖暖包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 作者其他文章【科學哪裡來】 左手扳倒煉金術 右手催生近代化學 化學之父 波以耳【科學哪裡來】 科學始祖── 泰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