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小記

文/石德華 |2021.01.25
5626觀看次
字級
阿彌陀佛全身金黃色澤,面迎朝旭,俯瞰高屏,是佛光山的地標。圖/石德華
接引大佛四周圍繞四百八十尊較小型金身阿彌陀佛塑像。圖/石德華
佛光山接引大佛碑記。圖/石德華

文/石德華

佛光山不二門邊文教廣場,被工程圍籬圈隔著。建築是地面上的音樂,工事完畢,那兒就會有嶄新的重構小樂章,但我每一行經,一定想起那年夏天。

高雄的太陽實在太熱情了,你們有賣傘嗎?我走進文教廣場,拭滿臉的汗,我問。

「有——」店員很年輕。

「我不知道高雄這麼熱,沒帶傘,家裡有很多把呢……」我繼續說。

生活中,我的傘一百元的有之,7─11的有之,折的,直的,雨天買傘,晴天掉傘,掉了再買……特地在這兒再買一支,有必要嗎?可是,我要從後山走坡路到佛陀紀念館且來回不只一趟,南台灣那樣赤豔的太陽下……

然後,我只是遲疑一下而已。

「那,我們的功德傘借給你好了?」店員這樣對我說。

她請義工從後間拿出一把傘遞給我。

蛤,有人生意這樣做?不賺你的,還成全你,解你的困擾,鬆你的心。

一把黑柄粉紫直傘,這一整天於是成佛大道盛開過,市集人潮浮沉過,禮敬大樓攲倚過,小品店棲止過,龍亭裡歇腳過,我的手臂勾掛過。

娉婷,擎高,順和,歛收。

第二天下山前,我才歸還。

一聲謝謝而已。那把傘卻在心底收藏得很久很深。

深到時光,歲月,地貌有無,任誰想帶走,都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

你有一百二十尺高?我仰頭問大佛城的阿彌陀佛,身側是雲天高屏溪。

「是的,你呢?」

我一六三──公分。聲音先揚起,後抑下。還是仰頭繼續說,那我得跳得很高很高才能觸碰到你,或者可以請你蹲下來一點嗎?

佛垂目微笑說:「都不必,你看我左手是垂下的,只要你心一靜,一定。」

頭,仍仰著,口微張,我聽見佛說:

「我接引你。」

◇◇◇

阿彌陀佛全身金黃色澤,面迎朝旭,俯瞰高屏,是佛光山的地標。

來在大佛城的,無不立在大佛跟前,仰頭,心中或口中輕嘆:「哇!好高大莊嚴啊。」

你身後有一座「接引大佛碑記」,靜默立在那兒,聽過萬千大佛前仰頭的心聲,它正在等你轉身,往前走幾步,它想與你接心對話。

這一九七三年興建的立佛,高度規格無疑是東南亞的屬一屬二,但碑記說,若以法身來看,這大佛小若芥子之於須彌。

就地取材,應機開示,從這兒碑記含笑在提點你,我們總以大小、多少、好壞、高低、有無二元對立,來看世間種種,這是太分明的世間實境,造成的分別心、差等觀;如果,二端不明顯甚且打破了混融了不二了,就可以另有視角,拉開鏡頭,透視環境,比如佛佛道同,在此禮敬一佛,無異禮敬無量諸佛,一為無量,無量為一,比如眾人無不讚歎立佛高大,但大小是相對存在的,大中有更大,小中有更小,大是另一種小,小是另一種大。

是喔,有些人作風言談不斷希望自己被看作大,總被我認為這樣反而是小了,本分盡責的小人物,我總看著他們的大。

那降服心魔,算小還是大?全球染疫的細菌病毒夠不夠微小?

碑記希望登此山的人,在接引大佛前,都能有此體會,然後,也不必多說什麼,在此無言心法的領悟中,「覿面相呈,失聲一笑」。

謹申斯義,以冥然契合星雲大師的「不惜萬苦千辛塑造大佛」,這就是碑記幾十年來,平台兀立,朝暾暮雲等你轉身向它走近的心意。此碑督造者誰?作記者誰?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敬謹督造

菩薩戒弟子湘潭張齡敬撰並書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歲次乙卯孟冬月

那四周圍繞的四百八十尊較小型金身阿彌陀佛塑像,你說每次數都兜不攏!你就別再數了吧,祂們是一,是百,是佛,是你。

◇◇◇

龍亭小憩,喝好幾杯熱茶,無論夏冬,我每來必如是,無一次例外。

聽說那年,闃黑山頭暗樹影,幾部摩托車車燈一起齊聚照明,大夥合力半夜裡趕工完成了亭頂。

多少人記得篳路藍縷的事?龍亭就在大佛城下,亭裡日日供應著佛光茶,新春期間會多放一桶決明子茶。一大片茂盛的竹林就貼在亭邊,像亭柱間掛起一幅拉簾綠布幔,立體身歷聲密匝匝鳥鳴聲,鎮日從竹葉深處傳來。

有一次,一位小平頭青壯男子,五體投地,三步一叩首,布屨單衣從龍亭邊的陡坡行經,一種義無反顧的決絕,好似生命誓必重新起頭,金身接引佛列立在山坡兩邊,靜靜諦看。這一趟,該會是這男子生命中重啟山林的篳路藍縷。

天籟鳥鳴聲盈耳,啜飲一杯熱茶,我看著他起俯走過。

感受著一次結束,就是一次開始。生命不以前世、今生、來世來區隔計量,以覺。

◇◇◇

我問大佛城的永瑞法師:

「十年前,我初見你的時候,空氣中瀰漫玉蘭花香,那棵玉蘭花還在嗎?」

十多年前,有段日子,我丈夫病情穩定,我們一起去佛光山謝謝素昧平生的永瑞法師。

法師聽我學生說過我,知悉我夫生病,就主動為他在大雄寶殿點上光明燈。後來法師隨眾稱我們「老師和師丈」。

初見的五月那個晚上,永瑞法師從朝山會館走出來,淡金月光浮在玉蘭花淡遠的幽香裡,僧衣飄逸。

如今師丈去世快滿十年了,回山,成為我迎接每一個新年的儀式。次次回山我一定下榻朝山會館,一定去大佛城,一定見一下永瑞法師。

去年,我突然問起玉蘭花。佛光山有新建築,也有更方便信眾遊客的種種規畫,我好像好久沒記起也沒注意玉蘭花了。

永瑞法師說:「還在啊,長好大了,是二棵喔。」

還在,是二棵,一直守在朝山會館前。

在沒有燈光的夜晚,這兒,月光會漾在花香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