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關懷】 看見長頸鹿的眼淚 文/白心儀 |2021.01.24 語音朗讀 19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鋸齒狀斑紋的馬賽長頸鹿源自東非,主要棲息於肯亞和坦尚尼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也是最高的長頸鹿亞種。長頸鹿有9個亞種,馬賽長頸鹿曾經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但是在過去30年來,因為盜獵和棲地流失,數量已減少將近一半。圖/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提供 鋼索堆成的陷阱山,比161公分的我還高。 圖/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提供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圖/白心儀 文/白心儀我和牠的汪汪淚眼對望,心痛到無法言語,呼吸困難。對不起,我對牠道歉,是我們人類害你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這幾年拍攝《地球的孤兒》,我拍過大象的眼淚、犀牛的眼淚、黑熊的眼淚,卻沒想過,長頸鹿也會流淚。我這輩子沒見過長頸鹿淚如雨下,直到這一天。一頭五公尺高的長頸鹿,擋在我們車子前面不肯離開,拚命掉淚。仔細看,原來牠的脖子被斷掉一半的鋼索纏住,勒得牠眼淚直流。擋車,應該是向我們求救吧!盜獵者把鋼索綁在樹上,等長頸鹿靠近吃葉子就會被套住,緊緊勒住脖子,直到窒息死亡為止。盜獵長頸鹿做什麼?為,了,吃,牠。真有人吃長頸鹿,而且很多人。盜獵叢林肉(Bushmeat),也就是野味,已造成非洲長頸鹿的數量在過去三十年間減少近四成,尤其是肯亞的馬賽長頸鹿,被人類吃到瀕臨絕種。半數以上的馬賽長頸鹿已經消失,距離滅絕只差一步。二○一九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馬賽長頸鹿「瀕危」,或者說,被吃到瀕危。長頸鹿很少發出聲音,也很少被特別關注,科學家形容,這是非洲草原上,古老巨獸的無聲滅絕。眼前這頭哭成淚人兒的可憐長頸鹿,算是少數能掙脫陷阱的幸運兒。我和牠的汪汪淚眼對望,心痛到無法言語,呼吸困難。對不起,我對牠道歉,是我們人類害你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因為人類,犀牛被挖掉尖角,黑熊石虎中套索斷掌斷趾,大象被鐵鏈磨到皮開肉綻,長頸鹿被活活勒死割肉……請停止對動物的酷刑,停止讓動物流淚吧!當下我們立即通報值班的巡邏員。巡邏員帶著獸醫趕回現場,卻找不到長頸鹿。接下來的好幾天,巡邏隊不停搜尋,來回找了一個星期,終於找到牠。經過吹箭麻醉,纏在長頸鹿脖子上、斷掉一半的鋼索總算順利取下來了。牠踏著輕盈的步伐,幾乎是跳著離開。謝謝國家公園的巡邏隊長艾弗烈德(Alfred Bett),天天被我奪命連環call 追問進度。艾弗烈德帶隊不眠不休找了好幾天,當他傳來長頸鹿找到的消息和照片,我感動地當場飆淚,開心地睡不著覺。牽腸掛肚好幾天啊,終於有好消息從地球的另一端傳來。但是樹上地上的鋼索陷阱,是拆都拆不完的,艾弗烈德辦公室旁邊的小房間就堆滿超過五萬個陷阱。這座鋼索堆成的小山,比一百六十一公分的我還高!全都是巡邏隊幾年下來,在國家公園內發現拆除的。如果這些奪命索沒被拆除呢?那就有五萬頭動物要受害了!想到這,我不寒而慄。台灣保育 全球看見回想那天,長頸鹿擋下我們的車子不肯離開。我真心相信,牠是要透過我們,傳達訊息。我把流淚長頸鹿的故事貼在我的臉書,短短幾天,分享次數已經超過一萬一千次,成為網路流傳的超級病毒。也就是說,成千上萬的閱讀者,透過我的文章,看到、知道,長頸鹿正在被殘忍地屠殺,正在從地球上靜默地消失。其實當天故事和照片一貼出來,立刻有香港和新加坡媒體透過臉書與我聯絡,詢問可否採訪與轉載,接著各國媒體,從英國到馬其頓,也採訪我關於長頸鹿落淚的來龍去脈,並且刊出報導:「The incident was shared on Facebook by TV presenter Pai Shin-I, of Taiwan’s EBC News, Orphans of the Earth, during a visit to Kenya in Africa.(白心儀在臉書上分享長頸鹿落淚事件,她是台灣東森電視台《地球的孤兒》節目主持人)。」國家公園的巡邏員和動物學家都告訴我,幾乎沒有電視台或者紀錄片團隊拍攝過長頸鹿落淚的瞬間,也或許是這樣,才引發國際媒體注意。雖然目睹長頸鹿的眼淚無比心痛,但是長頸鹿被盜獵濫殺的真相能夠被世界關注,喚醒更多的良知,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台灣媒體對保育的努力,也藉由這次的長頸鹿救援事件,讓全球看到了。(摘自《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犀牛、樹懶、棕熊、亞洲象、台灣黑熊、石虎,愛的庇護所紀實》,有方文化出版)馬賽長頸鹿小檔案鋸齒狀斑紋的馬賽長頸鹿源自東非,主要棲息於肯亞和坦尚尼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也是最高的長頸鹿亞種。長頸鹿有9個亞種,馬賽長頸鹿曾經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但是在過去30年來,因為盜獵和棲地流失,數量已減少將近一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2019年正式宣布,馬賽長頸鹿目前已經瀕危。作者簡介白心儀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電影傳播學系。現職東森電視台《地球的孤兒》、《台灣1001個故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曾任TVBS新聞政治中心/國際中心資深記者,以及中天新聞國際中心資深記者。20多年的媒體資歷,從前線的時事採訪到節目的製作主持,足跡遍世界7大洲及南北極,依舊保持入行最初的熱血和熱情。2016年起拍攝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生態節目《地球的孤兒》,並以此節目作為一生的志業。 前一篇文章 【本質探究】 人類之愛 下一篇文章 【貴人相助】 小愛爸爸的視角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