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一位老壽星賀生日,請當地一位有名望的秀才為其撰寫一副有針對性的壽聯,既要把當年的年齡寫入聯中,又不能露於字面。秀才經過思索,揮筆寫道:
花甲重放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十個春秋
上下聯中都嵌著老壽星當年一百三十歲的年齡。中國的傳統,六十歲稱「花甲」,兩個「花甲」即是一百二十歲,再加三七即為十,整整一百三十歲;下聯「古稀」是指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兩個七十相加為一百四十,再減去十,也是一百三十歲。
另外,有個潘姓員外,曾向神仙許願,在他四十五歲生日慶壽時,要唱一台謝神戲。可是真到了這年生日期間,員外卻犯愁了,因為龜蓋上的甲片都有四十五塊,民間傳說誰是四十五歲便是烏龜,所以人們都忌諱四十五歲。
他一時想不出計策,於是請教了一位私塾先生。先生曰:「壽日按期舉行,並給神仙還願。」私塾先生特別為他寫了一副別開生面的壽聯:
慶九十一分為二
賀六甲減七少八
橫額:三七三八
上聯和下聯以及橫額都沒有表明員外四十五歲,但三者分別嵌著四十五歲的數字。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有次微服出巡江南,適逢一戶人家為父子祝壽,有人寫了一副獨具特色的壽聯。聯云:
古稀重喜再加三九歲月
花甲相慶又添二八春秋
乾隆皇帝一看,即對這副巧藏謎語的妙聯心神領會。打聽得知,這家父子果然兩人都是壽星,而對此聯讚賞有加,上聯「古稀重喜再加三九歲月」說的是老父一百六十七歲;下聯「花甲相慶又添二八春秋」,說的是其兒是一百三十六歲的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