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倫會所內部空間一隅。圖/丹青
文/丹青
台北臨沂街,若以仁愛路為界,南北各有一個復舊新生,且充滿文化氣息的日式老屋。往北靠濟南路的「文房」,是書香滿溢的公益圖書館;二○一八年,在往南靠東門捷運站附近的臨沂街巷弄內,則又開放了一棟以展覽藝術作品為主的公益老屋「京倫會所」,兩者相互輝映,為臨沂街巷弄增添了不少慢活、悠然氣息。
「京倫會所」這棟日式老屋,建於一九一一年,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據說是一位日本建築師所設計,接後,曾住過日本醫生等。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治時期房產,這棟房舍撥予台灣大學,作為教授宿舍之用,屋況不至毀壞過多。然宿舍終究老舊,屋去人空之際,成為老屋新生的計畫項目之一。
京倫建築集團董事長李俊琳先生,近年向台大租下這棟老屋,花上千萬台幣整修復舊,取名「京倫會所」;主要目的,是免費提供給一群熱愛藝術的老畫家朋友們,有一個展覽作品,並作為藝術交流的場所。
「京倫會所」雖花上千萬整修經費,但完全不更動老屋任何一個主結構,連屋頂瓦片也因無壞損而沒更動。如懸掛藝術作品的鉤繩,設計在暗藏的梁柱空間;天花板的梁柱,則鑲嵌著「礙子」,這是過去電線隔開線路的絕緣體器材,「京倫會所」把它部分恢復,讓大家能一覽昔日建築的智慧。
為呈現老屋以前的狀況,這棟建築有小部分以整枝的小細竹編織成面,再加上白揚灰和泥土抹牆而成;另外,利用現代科技3D列印,成功恢復所有的窗花圖案。進門的庭院,也保留了一株已列為台北市保護的老樹──杜英,訴說著屋子的歷史。入玄關大門,則是典雅大器的展覽空間。左邊利用舊廚房改建為吧台,可點咖啡茶飲,做為小憩之用。
展覽空間之後方,面對後庭院之荷花小池塘,則有榻榻米,擺有桌椅數張,可供喝茶、交誼,拉上木門,可作為小型藝術研習或討論的空間。
「京倫會所」是小巷內的老屋新生計畫之一,主要是放在內部裝潢和格局的改變,讓老屋充滿穿透性,便於藝術展覽和交流、休憩活動的進行。它與文房、齊東詩舍、李國鼎故居等,都讓臨沂街一帶,增添了幽靜而懷舊的藝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