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時北返意外在台灣受傷迷航的丹頂鶴「丹丹」,因受限於「華盛頓公約」輸入出許可規範,及兩岸意識形態的禁錮,有家歸不得。丹丹的願望很簡單,人類的自私卻讓情況變得很複雜。
丹丹如要直接前往原棲地中國大陸遼寧省盤錦市及黑龍江省扎龍,依規定須取得中共官方核發許可文件,但因中國大陸與台灣國際主權認定未明,辦理CITES輸出入有執行上困難。
兩岸開放探親迄今已逾二十載,受傷滯台的丹丹卻蹲了三年黑牢,回家有望,卻飛不得也,原本單純且可增加民間交流的野放動作,卻因人類的「自以為是」而好事多磨,更不得不歹戲拖棚。
諸多憾事何止是兩岸政治較勁的產物,在我們周遭亦不乏案例。兩年前,內人服務的學校有隻名叫「領角梟」的幼鳥墜至溝底,師生齊力救回小命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幼鳥送回鳥窩,詎料這隻幼鳥卻接連發生「體力不支」的墜地意外,請野鳥學會釋疑,答案是:「小貓頭鷹與人類接觸後,身上已有特殊味道,會遭到母鳥遺棄,只得自力更生!」
人類的愛心尚且對「領角梟」造成致命危機,遑論以政治心阻斷丹丹的歸鄉途。
如今,透過第三國南韓首爾動物園協調野放,雖已獲得初步共識並敲定期程,但即便「水到」未必「渠成」,因為歷經三年餘的飼養,「人類氣味濃烈」,丹丹是否會成為丹頂鶴中的「領角梟」,鶴群為害怕引來人類殺戮,只好「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不無疑問。
人類既是萬物之靈,該知曉「想家」是萬物的本能,在政治領域爭面子、噴口水前,何不試著先為牠們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