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趕路的後青春 提早 10年 準備 文╱蘇于修 |2021.01.05 語音朗讀 21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蘭萱認為40歲就該開始認真運動,為50歲預作準備。圖╱陳軍杉 蘭萱認為人生應該有兩座高山,工作跟休閒並進與切換。圖╱蘭萱提供 成大教授蘇文鈺邀請蘭萱參與「看見家鄉」計畫,到偏鄉陪孩子說故事。圖╱蘭萱提供 蘭萱2009年開始騎單車,至今已完成京騎滬動的壯遊。圖╱蘭萱提供 文╱蘇于修「您好,我是蘭萱。」周間的早晨,聆聽蘭萱知性的廣播,是許多人展開活力一天的心靈晨喚。腳上穿著細帶涼鞋,著白上衣跟七分牛仔褲,蘭萱一派輕鬆的走進辦公室,雙臂隱約可見優雅的肌肉線條,引來眾人好奇,她大笑著說,平常自己習慣穿球鞋走路回家;搭捷運還會在車廂內偷偷墊腳尖、練習縮腹提肛等小運動;盡量提前一站下車,走路到目的地,透過各種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輕鬆實踐的方式維持運動的習慣。最令眾人訝異的是:在外界眼中的知性主持人蘭萱,2009年就已經開始騎單車,甚至完成京騎滬動的壯遊,近兩年更持續練習重訓,蘭萱分享:「40歲就該開始認真運動,因為,要為50歲預作準備」,「我最開心的是長肉了,以前大腿太細,現在長肌肉了,我覺得很好。」工作型態改變回到正常作息改變的契機來自工作型態的改變跟家人生病,她昔日是日夜顛倒的電視人,如今是晨型的廣播人,自然而然也讓蘭萱開始回到正常的作息。她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說:「聽了這麼多受訪者在廣播中的分享,總感覺自己好像也應該要跟著實踐。」台灣已經進入超高齡時代,但是許多人卻未意識到先進的醫療科技,讓自己可能會是長壽的世代。蘭萱的父親就是一例,一生為了子女跟家庭奔波,平日喜歡拈花惹草,卻不慎因為剪楊桃樹摔下圍牆而骨折。平日缺乏運動習慣的他,開始鬱鬱寡歡,加上罹患膀胱癌,儘管有貼心善聊天的女兒陪伴,但蘭萱感嘆:「行動不自如,真的會讓人身心一去不復返。」也因此,她強烈的鼓勵大家,「你現在就要開始思考自己老後30年要做什麼,要培養什麼興趣,因為人生是沒有附說明書的邀請函啊!」不管你過去的第一人生過得怎麼樣,蘭萱認為未來的第二、第三人生應是「工作跟休閒並進與切換」,也許賺錢拚事業不再是生命的主軸,而是以一種更自在、更平衡的方式生活,兩者可以並進,也可以隨時切換。「以前我們可能是為了工作而生活,現在,應該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在她的世界裡,沒有Dream List這樣的清單,而是把握機會隨時體驗,她玩過滑翔翼、輕航機,未來有機會還打算嘗試衝浪跟潛水,「有機會就去啊!」蘭萱瀟灑地說。如何回饋社會不枉人生一遭面對時代快速改變、科技醫療延長了壽命,人生不再只有一個面向,而是立體的人生。蘭萱想提醒奔橘世代:「當人生從苦短變成悠長,奔橘世代應該趁還來得及,重新思考原本的人生規畫和配速。因為從百米衝刺變成跑半馬,不趕路的人生,沿途可以更從容、更有自己的節奏。又或者對有能力有餘裕的人來說,拉長的生命代表的是有更多時間,可以完成更多事、追求更多夢想。」奔橘的她譬喻:「如果人生有兩座高山,前面第一座高峰的自己比較大,是以『利己』為出發、努力拚事業;現在的第二座高山,會以『利他』為重點,思考如何回饋社會,才不枉來地球一趟。」所以,在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的邀請下,蘭萱發揮新聞人的專業,開心參與「看見家鄉」計畫,已默默到偏鄉陪孩子說故事多年,花蓮、台南、南投、屏東都有她的足跡。「與其說是教孩子說故事,我自己獲得更多。」她謙虛的說。書寫是蘭萱另一個回饋社會的方式,《重新愛上你:我們這一代的幸福與焦慮》一書,用小故事暢談奔橘、初老的種種歷程跟心情。她期許自己能持續扮演「站在時代浪頭上的探子」的角色,成為幫助聽眾跟讀者接軌這個快速變遷時代的眼跟耳。簡單理財法 旅遊存錢都兼顧蘭萱單身,在很年少的時候就曾夢見一個畫面,「我看到人生的終點,在湖邊有棟小木屋,屋裡點著一盞燈。」她悠悠描繪,然後大笑自問:「為什麼只有一間呢?我後來發現,其實人不能是孤島,每個島嶼的下面其實都是相連的,人跟人還是需要連結。」所以,儘管單身、自在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但是蘭萱很慶幸有一票好同學、好朋友可以相互支持陪伴。除了好友,財務規畫是橘世代要面對的課題,不懂理財的她,開心分享自己被許多財經達人稱讚的「笨蛋理財法」,她說在TVBS工作時就跟著同事買基金,然後是儲蓄險跟美元,「我把收入的1/3存起來,其他就是自我充實、旅遊跟生活開銷。」此外,楊志良跟張金鶚曾在節目分享「以房養老」觀念,她覺得這是未來趨勢,也積極倡議要修正條款,更慶幸自己40歲時置產,至少老了可跟銀行申請「以房養老」。個性豪爽的蘭萱不諱言:「我單身,又是自由接案工作者,是高度沒有安全感的,所以會預先設想,假使真的失業,我可以支撐多久找到下一份工作?」她很久以前算過,「然後,我就忘記自己曾經規畫過,我不想每天算這些數字。」蘭萱的簡單理財法是:有個帳戶是「不動的」,專門存廣播收入來支付貨款跟儲蓄險;另一戶頭則是變動的,存演講、版稅等收入,一部分用於基本生活開銷,另一部分用於充實內在的自我投資,例如閱讀、旅行、看展覽等,也包含健身費用。蘭萱說:「在我的觀念裡,有了這些才叫『生活』,而不只是吃喝玩樂的活著,也不是成天盲茫的工作。」 前一篇文章 對症養本 告別4大熟齡病 下一篇文章 3種運動 腎臟惡化停損點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2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4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2025.08.2405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6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2025.08.2409昆士蘭佛光童軍團 慶祝成立7周年2025.08.2310【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2025.08.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流通教父變徐老師 全台忙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