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一家位在新北市的便當店,今年元旦在店內貼上公告,寫著「本店使用國產豬,為反映成本微調價格」,放上臉書後被網友批「早有外國豬肉進口,根本惡意漲價」。便當店老闆說明,進口豬的價格與台灣A級相比價格差距很多,所以便當售價沒辦法維持原價。新北主任消保官王治宇昨到現場調查後說,沒有與競爭同業合意漲價事證,初判尚不構成足以扭曲市場機制的聯合行為。
行政院祕書長李孟諺表示,已調出國產豬資料,大盤價沒有上漲,所以業者不能以國產豬漲價的說法提高便當價格,政府也會去對比進口、國產豬肉的價差問題,持續了解業者漲價的狀況,究竟是因為薪水、店租,還是改用國產豬造成的價差問題。已請消保處持續監控緊盯市場價格,如有發現異常價格波動跡象與不正常的哄抬行為,會與相關部會與地方整理聯合行動,維持市場平穩。
農委會說,目前豬價也維持在與近五年元月均價的正常區間範圍。若業者無正當理由,就趁機哄抬或不當影響產銷,將請行政院消保處及公平會查處,呼籲業者勿以身試法。
宜蘭一名大盤商則說,近期國產豬價平穩,不過,近日萊豬議題發酵,不少店家改用國產豬,加上年關將近,台灣肉品過年前本來就會漲價,上游肉商是否會藉萊豬進口、過年等原因漲價,要再觀察。
彰化縣加工業者表示,消費者排斥萊豬,進口商今年三月前應該不會進口美國豬肉,且因春節豬肉用量大增,在冷凍豬肉進口量減少,國產豬肉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預期國產豬肉行情會持續走揚。
依據公平交易法第十五條指出,業者不能有聯合行為,如有會限期改善,若不改就會由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最高可罰一億元。王治宇表示,連鎖店或是小型便當店漲價,消費者還是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購買,不會影響交易秩序,除非有獨占地位或是很多店家串聯、扭曲市場功能,就會介入進行處罰。
豬標章一團亂
攤商也冒火
南部傳統市場攤商為了證明只賣國產豬,有業者一口氣掛了農委會、經濟部、市政府、網路下載標章,加上屠宰證明、國產豬肉溯源等五、六張「台灣豬」標章,琳瑯滿目;連羊肉攤也掛上「台灣豬標章」,因為有兼賣肉燥飯。
有的攤販氣得說,政府不願標示美國萊豬,搞得勞師動眾,消費者還是有疑慮。
台南攤商說,政府不肯標示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即使掛了五花八門的標章,有些消費者仍然不相信,有肉攤乾脆拿出當天向肉品市場買豬的收據,或出示當天購買的「肉品來源證明」,上面清楚記載向哪個縣市的肉品市場買豬,還有屠宰購買時間、政府官辦肉品市場簽章,就為讓民眾放心,才能保住客源。
雲林縣長張麗善說,雲林聯合全縣四百多家養豬、屠宰、加工場及大賣場,組成「台灣豬零檢出聯盟」,製作「零瘦肉精商店」標章,以防萊豬混充,張說,一旦貼有聯盟標章店家豬肉被檢出含萊劑,即可依違反標章法令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