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練重訓,應有教練在旁指導。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三十多歲、在藥廠工作的王怡心最近練起重量訓練,因為七十幾歲父親因病住院,臥床一個月,原本雙腿粗壯,後來竟變成「鳥仔腳」,肌肉萎縮,必須倚賴輪椅;王怡心說,之前總認為只要流汗、有動就好,在健身房只上瑜伽、拳擊有氧等團課,看到父親行動不便,深感肌力、腿力的重要,為此,他購買了一對一的重訓課程。
愈來愈多人投入健身重訓,尤其是中年族群,世界健身中心統計今年一月至十月新會員資料,四十至五十歲占了兩成二,成長幅度位居各年齡之冠;而在這群中壯年會員裡,兩成四參加重訓課程,比率之高,在各年齡層也名列第一。
核心穩定緩解退化
世界健身資深教練ANDY表示,傳統觀念認為只有年輕男性才想練重訓,練出胸肌、腹肌,讓外型加分;近年來,中壯年重訓人口明顯增加,許多人是因健診報告滿是紅字,或看到年邁父母因肌肉萎縮、行動不便,而心生警惕,加入健身的行列。
五十六歲牙科醫師鄭銘鎮指出,執業二十三年,幫患者治療牙齒時,總需彎腰低頭,日子一久,頸椎腰椎都出問題。四十歲時,自覺再這樣下去,不用到退休,人可能就先垮了,為此積極騎單車、踩飛輪、練重訓;他說,練重訓肌力增強、腹部核心更穩定,不只身型變挺拔、看起來年輕許多,原本頸椎腰椎退化異常,也慢慢改善、緩解。
「養肌、鍛鍊肌力,可說是好處多多。」聯新國際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吳易澄說,肌力是人體活動的重要元素,如果能維持一定肌力、肌肉量,就能延緩老化,降低罹患骨鬆、失智及三高慢性疾病等風險;此外可保護關節組織,減少退化所引起的疼痛。如果肌力不足,甚至罹患肌少症,晚年勢必悲慘,恐需長期臥床、拖累家人。
不過,練重訓、阻力運動,過程無趣又累人,不少人嘗試幾次後意興闌珊;吳易澄建議,初學者應該找人一起運動,另由專業運動教練從旁指導,告知如何以正確姿勢操作器材,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初學須有教練協助
UFC Gym教練Patrick指出,許多人觀看網路影片自學健身,只能學習外觀姿勢,卻無法掌握到肌肉該如何發力、如何調整呼吸節奏,因此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若有教練在旁指導,就能降低學員運動傷害風險、有人在旁邊督促,也能激發動力。
ANDY舉例,原本駝背的人積極練胸,但缺乏專業教練指導,可能讓駝背更嚴重;此外,許多人不了解自身生理狀況,貿然投入運動,可能引發後遺症,例如,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就不適合打拳擊有氧,應先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藉此保護關節組織,否則關節炎將更為嚴重。
吳易澄指出,隨著重訓的人口增加,近幾年,復健科門診中的下背痛患者明顯增加,大都是練習下肢阻力運動時,因為姿勢不對,而引發的疼痛,「初學者確實有必要請教練從旁協助」。
至於重訓頻率,吳易澄表示,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引,建議每周重訓二至三次,每次一小時;他指出,如果能夠持之以恆,並且配合飲食,就能提高肌肉比率,等到練出胸肌、腹肌等線條,相信會有滿滿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