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認知休憩站 讓失智長者掌廚

 |2020.12.25
1178觀看次
字級
木匠的家副總幹事許筱婷(右)在廚房陪著張阿姨(化名)下廚。圖/陳夢茹

【本報桃園訊】高齡失智並非負擔,一樣可以投入服務業等工作,桃園市內有九個認知休憩站,從外觀看起來像是簡餐店、咖啡店,顛覆民眾對失智症據點的印象,讓部分輕度認知障礙(MCI)能參與做菜、送餐等工作。

每周四接近中午時段,走進中壢區「木匠的家」認知休憩站能聞到陣陣飯菜香,廚房內傳來嘻笑聲「阿姨我當你二廚,下一道菜要做什麼?」七十多歲的張阿姨(化名)雖然有輕度認知障礙,但仍記得最拿手的炒菜本領,在廚房指揮社工師幫忙洗菜、準備著餐點。

木匠的家副總幹事許筱婷表示,做菜也是一種懷舊治療,雖然長輩製作到一半常會忘記下個步驟,但經提醒後做完四道菜,擔任主廚對阿姨來說非常有成就感;社工師游美智說,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很差,在一般人看起來很簡單的步驟但他們還是會忘記,以做菜舉例,很多人會說請把桌上紅蘿蔔、高麗菜分別切絲,但對失智症患者要分項講解,等紅蘿蔔切完,再提醒把高麗菜也切絲,這樣才不會忘記。

九個認知休憩站分布在桃園、蘆竹、中壢、八德、大溪、平鎮、龜山及大園區,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長趙樹堂表示,失智的原因是因疾病進而影響到認知,由於社會對失智症仍有偏見,因此改用失智症的日文名「認知症」命名,據點外觀就像咖啡店,裡面會有社工師、護理人員提供相關服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