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是,印度研發出解決塑膠垃圾的一種良方。他們發現,把塑膠熔化到柏油裡,就可以製成既平坦又耐用的馬路。
印度研究團隊瑪度博士說,譗這是解決塑膠垃圾的好方法,而且又不傷害環境。豃熔化於柏油當中的溫度必須小心的控制,如果超過了兩百四十度就會產生有毒氣體。
研究團隊發現,含有塑膠的柏油馬路品質特別穩定,不但車子開在上面時有避震的效果,而且塑膠還可以防止印度的梅雨侵蝕馬路。譗馬路上完全不會有裂縫,也不會老化,自然也不會有坑洞。豃
台灣也有更環保的塑膠
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一直是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幫手,但是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的塑膠廢棄物,卻也成了破壞環境的兇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陳志成教授與淡江大學化學工程系董崇民教授等人合作的「綠色材料」研究計畫,已開發出生物可分解的塑膠,大大降低了塑膠製品對環境的負荷。
不同於以往以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為材質的塑膠的不易分解,生物可分解的塑膠以聚羥基烷酯(poly-hydroxyalkanoate, PHA)、澱粉或其他可分解聚酯類為主要成分。PHA可以由微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水解酵素或解聚合瓷分解成小分子,最後再被微生物所吸收。
除了解決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外,也因為PHA可以利用澱粉、米糠、麥麩、大豆等便宜的農業原料或副產物,做為碳源與氮源進行發酵而生產,陳志成教授認為,「PHA降低了對石油原料的依賴,同時也可以做為醫學用材料。」
PHA的應用範圍很廣,可以塗抹在紙杯、餐盒表面幫助防油、防水,也比過去塗抹的臘更耐熱,不需擔心受熱溶化讓人吃進肚子裡。
政府的限用塑膠袋政策,讓一般民眾改以紙製品代替塑膠袋、餐具。事實上,不能防潮、阻隔氣體,柔軟及撕裂強度差的紙製品,還是無法完全取代,何況紙製品的生產要耗費大量木材、水電,也不是很環保。
董崇民認為,PHA的開發能在便利、不環保的塑膠製品與昂貴、不耐用的紙製品之間,成為兼具兩者優點的第三種製品,同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溫室氣體效應。
董崇民指出,市面上充斥著許多標榜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製品,讓民眾誤以為這些塑膠對環境已經不再構成威脅,但這些塑膠製品未必能完全被生物分解。他說,政府已經訂出生物可分解的檢驗標準,希望PHA製成的塑膠能早日大量生產、應用,讓使用的塑膠製品可以更環保。
(資料來源/國科會科學發展月刊九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