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泰緬邊境 看見台灣

 |2020.12.08
2312觀看次
字級
台灣人林良恕(圖)在泰國靠緬甸的邊境開設Borderline商店,販售當地少數族群製作的產品,讓他們增加收入、找到展現傳統手藝的舞台。圖/中央社
克倫族婦女的春天 台灣人林良恕(圖)在泰國靠緬甸的邊境開設Borderline商店,販售當地少數族群製作的產品,讓他們增加收入、找到展現傳統手藝的舞台。圖/中央社
克倫族婦女的春天 台灣人林良恕(圖)在泰國靠緬甸的邊境開設Borderline商店,販售當地少數族群製作的產品,讓他們增加收入、找到展現傳統手藝的舞台。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人林良恕,在泰緬邊境創立商店、品牌,收購少數民族克倫族婦女織的布,再由工作室的婦女加工成背包等商品販售,助克倫族增加收入、延續傳統手藝。她在邊境一眨眼二十多年,將繼續完成她心中對少數民族的使命。

位於泰國西部達府(Tak)美索(Mae Sot)的Borderline商店,賣女性飾品和日常用品,如包包、頭飾、桌墊等,曾被旅遊書籍《孤獨星球》評選為必到的商店。

Borderline創辦人之一,是被當地人稱為Silvia的林良恕;她一九九七年到美索工作,協助邊境緬甸難民,隔年接觸到住在山區、資源匱乏的克倫族。

二○○四年,林良恕和當地多個婦女組織一起成立Borderline,提供平台,販售少數族群製作的產品,有些是當地婦女成立的品牌,有些是當地人的寄賣品。

林良恕還成立Chimuwa品牌,名稱來自克倫族語,意為未婚少女的白色長袍。她經常開車到達府的山上,收購克倫族婦女織的布,再由工作室的克倫族婦女加工成電腦包、錢包、背包等。透過平台,克倫族的傳統手藝有了展現舞台。

織布不是克倫族婦女的例行工作,而是農忙之餘,把和稻米一起種下去的棉花收成、輾成細線、上色,一個婦女一年可能只織一到兩塊布,因此林良恕能買到多少布只能隨緣。她說:「有時候是在賠錢,但我不在意,我出發點是要幫助人。」

曾有台灣的設計師朋友和林良恕一起到部落挑布,覺得布有瑕疵、建議她不要買,但林良恕初衷在幫助克倫族增加收入、延續傳統,而不計較布的品質。

特別的是,在Chimuwa的工作坊裡,林良恕讓緬甸婦女每個人獨立完成每樣織品,而不是採機械化分工方式,讓每個人覺得有自我價值。林良恕在泰緬邊境一待二十多年,沒想過走或留,將持續幫助少數民族和弱勢族群。

少數民族的避風港

台灣人的愛心,在距離美索四十八公里外的移工小學也看得見,該校就被稱作「四十八公里」。台灣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在美索地區資助六所移工小學,「四十八公里」是其中一間。

許多緬甸邊境少數民族到泰國工作,孩子不具泰國籍,經濟條件差,難以就讀泰國公立學校,「四十八公里」應運而生。

學校剛成立時缺乏資金,硬體設備差,老師也留不住;一片鐵皮屋頂、磚瓦砌成的牆,組合起來就是孩子上課、睡覺的地方。透過各界資助,學校有了可遮風避雨的教室,還有電腦供孩子輪流使用;師資也穩定下來,就有餘力帶孩子做課外活動,建立孩子自信。

十來歲的孩子在學校小小的泥土空地嬉鬧、玩遊戲,簡單的遊樂設施或是橡皮筋,就能讓他們玩得樂不可支,有些人則是擠在電腦前看影片。「四十八公里」不只是他們生活中的避風港,更是心靈依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