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因妙果 |2020.12.03 語音朗讀 60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世間上無論何事、何物,都不可能單獨存在,也並非突然而有,都是靠因緣合和所生起。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間上無論何事、何物,都不可能單獨存在,也並非突然而有,都是靠因緣合和所生起。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凡事有了微妙的因,才能生起微妙的果。圖/unsplash「妙因妙果」有四點說明:第一、靜能生悟:人,莫不希望自己能夠聰明有智慧。怎樣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透過體悟轉化為智慧呢?經云:「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江水映月,必得水清而寧靜的時候,月亮才能顯現江中。人,往往在靜下來之後,心中的雜念妄想摒除了,一些過去的人事,就會慢慢浮現出來,甚至已經遺忘的事物,也會忽然記憶起來,所以佛教講「戒、定、慧」,經由靜定的功夫,才能生出智慧,因此「靜」是「悟」的妙因。圖/unsplash第二、熟能生巧:「萬事起頭難」,凡事只要經常演練,就會熟能生巧,變成專業。就如學騎腳踏車、學習游泳,以及樂器彈奏、電腦操作等,練習久了,技術就能純熟。甚至讀書也是一樣,讀熟了,書裡的文詞就能朗朗上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經意地想起書中的文義。正如蘇軾所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都是說明「熟」是生「巧」的妙因。圖/unsplash第三、勤能生有:《左傳》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人只要能勤勞,就不會貧窮,只要能勤勞,就不怕一事無成。讀書也是如此,只要能「勤」,就能知識廣博,所以「勤」可以製造財富,「勤」可以累積學問。貝多芬說:「只有勤奮不懈才能夠獲得技巧」,所以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勤」,必能有所成說,只要有「勤」,就能夠荷囊滿豐,所以「勤」是「有」的妙因。圖/unsplash第四、喜能生樂:每天的生活,如果我們能見到人就歡喜,遇到事也歡喜,在任何環境裡都歡喜,如布袋和尚的「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就可以將歡喜散播給人。歡喜就像蠟燭一樣,只要你把火點燃,就能帶來光明;歡喜就像太陽一樣,只要一經照射以後,就能破除寒冰。白居易說:「不開口笑是癡人」,因此我們要能常懷歡喜心,讓生活中充滿歡喜,如此人我之間,必能充滿歡樂,生活自然就會快樂,因此,「喜」是「樂」的妙因。圖/unsplash語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胡適博士也說:「要想怎麼收穫,便先怎麼栽」。所以「妙因妙果」有四點意見提供大家:第一、靜能生悟第二、熟能生巧第三、勤能生有第四、喜能生樂 前一篇文章 取與恕 下一篇文章 星雲禪話 解救貧窮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6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10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法語 退一步想星雲大師 如何結緣?星雲大師 發心難星雲大師 我們為什麼不吃蛋和五辛星雲大師 佛教經典裡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