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介 台中市衛道中學國中部二年十四班
春天的早晨,天氣還有些冷冽,灰濛濛的天上飄著毛毛細雨,在列車上的我懷著一顆雀躍的心,準備前往一個純樸的地方──台中烏日。受到友人邀約的我,要去一間已經傳承了三代的糕餅店參訪。這間店專門製作紅龜粿、發糕等傳統糕點,它沒有氣派的裝潢,開在菜市場一隅。
走近店面,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濃厚的艾草香味和花生味結合在一起,混成了一股奇特的味道。為了與其他糕點同行競爭,老闆將製作程序由純手工改為自動化生產。但即便做了改變,傳統製作的糕點仍難敵愈加精緻化的西式甜點。
社會迅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提高,再加上生活富裕、經濟繁榮,許多人開始想要嘗鮮,體驗刺激、新奇的事物。為了滿足大眾需求,現代化的加工食品添加了許多東西,希望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相比之下,傳統食品就顯得暗淡無光。面對飲食習慣的改變,傳統食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壓迫,即使他們想努力的轉型、創新,最後仍不敵時代的浪潮。
傳統食品業者都知道,努力可能只是白費力氣,但他們還是力圖革新,不放棄一絲機會。糕點店老闆對我說:「我想守護的不只是傳承了三代的老店,也想守護台灣的食品文化及自己的童年回憶。」
為了讓這分情感傳承下去,許多人無私的奉獻、投入,只是想以自己的棉薄之力,讓大家能吃到懷念的好滋味。到烏日參訪,我看到的不只是懷舊、好吃的傳統食品,還有這些人堅持與奮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