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百寶箱》洞山禪師禪境機鋒 古鏡未磨時如何?

◎李蕭錕/文‧圖 |2007.09.12
914觀看次
字級


●水墨禪畫:黃鶴樓前鸚鵡洲

●詩堂書法:古鏡未磨時如何?此去漢陽不遠。 古鏡磨後如何?黃鶴樓前鸚鵡洲。

雲居曉舜參洞山。一日如武昌行乞,首謁劉公居士家。士高行,為時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師時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士曰:「老漢有一問,若相契即開疏,如不契即請還山。」

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曰:「黑似漆。」

士曰:「磨後如何?」

師曰:「照天照地。」

士長揖曰:「且請上人還山!」拂袖入宅。

師← ←即還洞山,山問其故,師具言其事。

山曰:「你問我,我與你道。」

師理前問,山曰:「此去漢陽不遠。」

師進後語,山曰:「黃鶴樓前鸚鵡洲。」

師於言下大悟,機鋒不可觸。

(五燈會元)



雲居曉舜禪師甚年輕,未知劉公居士是位高人,答問之間只用平常話語,故只能敗興而還。

所謂「古鏡未磨時如何 ?」中的「古鏡」,是指佛性。佛性並無古今之別,且佛性本自清淨,磨或未磨都不曾影響它的清淨本體。

六祖慧能的《壇經》中有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般的世塵俗埃,只是暫時的遮障,是外緣所染,並非古鏡(佛性)本來所有。

雲居曉舜以為古鏡即一般的銅鏡,銅鏡日久不用當然黯黑如漆,要待磨過之後,方堪使用,可以照天照地,雲居曉舜禪師用了神秀的偈 :「心是菩提樹,身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將明鏡(佛性)和見性(佛性)的心對立起來,並且加以形相化(鏡子),故仍未徹悟;雲居即使以「照天照地」答話,仍吃閉門羹,慚愧地回到洞山禪師處。

洞山禪師聽後,自己代替曉舜回答了劉公居士的兩問。

一、「古鏡未磨時如何?」洞山答以「此去漢陽不遠。」意指古鏡磨與不磨,都與清淨的佛性相去不遠。(用崔顥〈黃鶴樓〉詩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譬喻。)

二、「磨後如何?」洞山答「黃鶴樓前鸚鵡洲。」意指登高望遠,黃鶴樓前的鸚鵡洲歷歷在目;喻佛性現前,無有蔽障。(用〈黃鶴樓〉詩中的「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譬喻。)

曉舜當下大悟,從此機鋒犀利,不可一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