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響】 為優質安養 預作準備

文/吳一忠 |2020.11.23
717觀看次
字級

文/吳一忠

日前拜讀了魏世昌的〈誰怕養老院〉,感觸良多。家母高齡86,前些時日急症手術,出院後行動不便,我從醫院接她回家後,因無法全天照顧,申請外籍看護緩不濟急,於是,找了一家環境清幽的養老院讓母親暫住。

過一陣子,我見母親身體轉好,想要接她回家。然而母親認為,子女們各有家庭,無法全心照護,她也不想成為晚輩的累贅;何況養老院有辦各式活動,和同齡者也比較有話聊,還是待在養老院比較好。

因母親需要額外營養補給,我每周都會帶著食品前往探望。只見她按時復健,身體不舒服即可馬上就醫,規律運動,精神體力都很不錯。她和照護員、護理師和其他老人相處良好,還會主動幫忙推輪椅、做雜事,樂於奉獻己力,個性也因此變得樂觀開朗,成為很受歡迎的住民,令我感到萬分欣慰。

養老院主任還提到,有位老人家在養老院住了二十多年,不久前子女想盡孝道,於是接到北部都會區同住。只是整天被關在大樓裡,路不熟也不能外出,又找不到人聊天敘舊,老人家哭哭啼啼地打電話給主任,想要搬回養老院,讓人聽了為之鼻酸。

一般老人都很排斥住養老院,子孫也會因此被旁人認為不孝,這往往是最難突破的心結。只不過,台灣已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安老」迫在眉睫。你我都會老,最怕老來沒尊嚴,是否住進養老院,這議題無需避諱,也不該扭曲養老院的價值,汙名化其功能。

然而,若想達成「老有所終」的理想,找到照護人員細心、有同理心的養老院,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首先,存款必須足夠。養老院的設備好壞,就好像搭乘經濟艙和商務艙,存夠老本,才有資格談條件;此外,頭腦不可古板,要有正確的認知,住養老院是喜樂而非被遺棄;再者,子女思想也要更加開通,不因固有觀念而僵化受限。

我自己不反對住安養院,也有心裡準備。公益畫家陳豐美,65歲自願搬進風景優美的安養中心;《巨流河》作者齊邦媛教授,80歲時自行搬入養生村,都是很好的範例。前監察院長王建瑄說,住進「優質」的養老院,等於到天堂享樂。是故,若想老而無憾,民眾的心態都要作調整,改變舊有觀念,為安心養老預作準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