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N次方】 攜手共老 新解答

文/林月鳳 |2020.11.23
3228觀看次
字級

文/林月鳳

小時候,住的房舍都是戶戶相連的大伙房,有些與鄰居只有柵欄之隔,廚房煮食的味道四竄不說,連夫妻吵架或婆媳齟齬都瞞不住,真的是氣息相通、雞犬相聞,白天幾乎都是外戶不閉的大同境界。

我家隔著木窗望去就是叔公的家,長輩生病時總會見到人來人往探視照顧。曾祖母有腳氣病,而她擺放在小板凳上的雙腳,竟然成為我與弟弟比賽手指按壓力道的玩具,當時不能領會她的感受,如今想來真是不孝;但比起現在許多住在安養院的長者,每天只能隔窗看著陌生的大樓,想著離開的老伴、念著回不去的老家,曾祖母似乎又幸運多了。

日前,我獨居的摯友生病住院,她人緣好,住院期間,除了兒子媳婦請假南北奔波外,還有很多一同學佛的同修輪流排班作陪。我雖非隔山隔水,卻無暇往訪,只在LINE上寫到:「出院後來我家住,這樣我比較放心!」

摯友與我默契十足,果然一出院,就在兒子的護送下光臨寒舍,與我「同居」一周後,已恢復原來的氣色與體力。她雖聲聲言謝,但其實獲益更多的卻是我,因為,她給了我共建「第三家庭」的想法。

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近十年來,每個家庭的平均人數逐年下降,兩人以下的家戶逐年增加。這不僅反映家庭型態樣貌的改變,更顯現了「第三家庭」的實用性與可行性。何謂「第三家庭」?如果原生家庭算是「第一家庭」,夫妻結婚生兒育女算是「第二家庭」,「第三家庭」則是由親戚朋友、同學社團、社區同好等不同群體所組成。

年紀大了,誰也不想夜闌人靜時,接近你的只有醫生、護士和臨床的陌生人。然而,若想與他人共組第三家庭,事先部署好老病時的晚年生活,就必須在內外資源上,依序建立好穩固的「地基」才行。

首先,得懂得照顧自己。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不只要有健康的身體,還得有健康的心理,例如,尋回過往的喜好,看書也好、畫畫也罷,或是走出戶外登山健行,也可做個騎車環島的不老騎士。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儲蓄財富,別人自然就能夠沒有壓力地親近你。

其次,要懂得關懷別人。我有對夫婦朋友,早上晨跑溜狗時,認識了一對住在附近的夫妻,最後竟成了每周輪流共餐的好朋友。她說,四人份的食物才適合大火快炒,也不用擔心隔餐剩菜;出國旅遊時,寵物也有了穩當的去處,兩家人都覺得像是多了另一個家似的,好處多多。在安全範圍內廣結善緣,善待陌生人,可為自己建立更多樣的人際網絡。

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畢竟「老」,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沒人可以代替你,而除非英年早逝,也沒人可以逃過老。習慣與自己獨處,也並非自我封閉,而是唯有能與自己對話的人,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因為,你不是為了填補內在空虛而向外索取,而是以關愛、付出,組建一個和諧互利的共生關係。

學習關心他人、將歡樂帶給眾人,無論外在條件如何,必定人見人愛、處處「逢緣」。屆時,不需要你邀請,人人都搶著想跟你一同生活,真能做到這樣的話,老又有何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