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達(右)行善四十年,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及夫人陳佩琪曾與他合影。圖/莊祖銘翻攝
【本報嘉義訊】嘉義縣溪口鄉民何振達出身貧寒農家,深知貧窮的痛苦,他靠修腳踏車、牛車維生,將賺的錢幾乎都捐出,每年捐四千包白米,行善助人四十年,自己至今住在簡陋房屋內。他今年獲選嘉義縣好人好事代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他的座右銘。
何振達八歲時從樹上跌落,摔斷右手,當時醫療技術不發達,加上家裡窮,只給他敷草藥、簡單包紮,幾個月後右手手骨嚴重外彎變形,讓他從小被嘲笑,很自卑,「到現在不敢穿短袖」。
何振達說,他小時候撿番薯過活,住的房子就是早期娶新娘的棚子,屋頂會漏水,連祖先牌位都淋雨。當時他到有錢人家乞討,對方把他趕出去,結果他在後院看到對方把吃剩的食物餵豬,他很難過,問自己為什麼那麼窮。
何振達十三歲拜師學習修腳踏車,出師後沒錢開店,他向農會貸款買破舊小貨車作為「亞達腳踏車店」,無論路途多遠,接到電話就到場修車,窮人、身障人士免費,農人、老人半價優待。
他還不時掏錢幫助弱勢,有次修完腳踏車,身上有三千一百元,他捐出三千元,剩一百元買便當給父親用餐。他說,他從小到大觀念是:「賺十塊錢,自己留兩塊錢吃飯,剩下的都捐出去。」
何振達也被人騙過,很多人欺負他不識字,跟他借錢、簽了借據卻不還錢,他笑笑地說,就當作做善事,「不要計較那麼多」。
他曾幫一名國小男童付營養午餐錢,二十年後對方出現時已經當上醫生,拿了一疊現金要回報他,但他不接受;他說:「我當初幫助你,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如果你有能力,就把那些錢拿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身體的殘缺,加上出身貧困,讓何振達更能體會身障、貧苦人的不便,四十年來,他省吃儉用,每年捐四千包白米,林林總總加起來捐超過四千萬元。
何振達說:「我一天吃兩餐不會痛苦,但如果看到有人一天只吃兩餐,我就會很痛苦。」他說,他沒有退休的一天,他所賺的錢就是社會上的人給的,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就是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