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近年來「三高」成長速度快,且年齡層從四十歲下降至三十歲,主要為慢性病早期無明顯症狀,導致多數年輕人輕忽,一旦數值升高到一定程度,便迅速拖垮身體狀況。
黃先生從事電視幕後工作,大學畢業前夕,因為當兵體檢未過,才被醫檢告知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透過醫生門診,推測才知是大學時期作息不正常,加上飲食嗜吃精緻澱粉,不太吃蔬菜水果;身高一百七十五公分,體重逼近一百公斤大關的黃先生,被醫生診斷糖尿病後,開啟了他年僅二十出頭,就得每日用藥、固定回診的糖友生活。黃先生說,如能重回十年前的大學生涯,懂得提早量測,控制飲食、調整作息,或許今天就不會是慢性用藥患者了。
躍獅藥局營養師陳冠龍表示,許多人以為慢性病只要靠藥物,就不用控制飲食和運動,其實這是錯誤觀念。他建議年輕人,每周起碼運動一百五十分鐘,達到「喘」跟「流汗」為佳,都市內較少戶外運動空間,可以「快走」。而在飲食控制上,年輕人愛吃的中式早餐,如蘿蔔糕、饅頭、燒餅油條,或是校園旁常見滷味、王子麵等,如果再搭配一杯含糖飲料,不僅營養素沒攝取到,醣類攝取更是爆表,長期下來一定會影響血糖,易造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