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少吃肉多吃蔬果、穀類和堅果,修正食物供應體系問題。圖/法新社
飼養乳牛等家畜也會釋放溫室氣體甲烷。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新社報導,發表在《科學》期刊的一項新研究警告,即使人類立刻停止燃燒化石燃料,所吃食物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可能使全球溫度超過國際公認的暖化限制。餵養地球七十七億人的食物供應體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為了發展農業整地和砍伐森林,使用肥料及飼養家畜等生產活動。
美國和英國研究員表示,避免破壞性暖化的唯一方法是「改變人類飲食習慣、食物生產方式和減少浪費」。明尼蘇達大學生物系統工程和生物產品系教授、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希爾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食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比民眾普遍所知的多很多。幸好,我們可以藉由更有效率地使用肥料、少吃肉並多吃蔬果、穀類及堅果,和針對食物供應體系做出重要改變來修正這個問題。」
30年內 恐超越破壞氣候護欄
該研究發現,若繼續按照人類飲食習慣而不調整,未來食物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使地球會在二○五○年前升溫超過攝氏一點五度,也就是超越了「避免破壞性氣候影響」的護欄。此外,至本世紀結束前,還會使全球氣溫比工業化時代前上升攝氏二度,打破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設置的門檻。
除了食物生產和供應鏈中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外,還有多種溫室氣體來源。研究作者表示,整地和砍伐森林會釋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食物生產過程中使用化肥和其他農業化學產品會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飼養乳牛、綿羊、山羊等家畜和種植稻米都會釋放甲烷。
各國在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中承諾,將全球上升氣溫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目前全球氣溫已上升攝氏一點二度。聯合國表示,全球氣溫若要保持在上升攝氏一點五度以下的相對安全門檻。
研究報告主要負責人、英國牛津大學努菲爾德分校人口健康系研究員克拉克指出,遏止全球暖化的心力多集中在減少運輸和能源領域造成的碳汙染。他在聲明中說:「我們的研究強調,減少全球食物供應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很重要。」
「全球碳計畫」(GCP)今年七月發表研究發現,人類對能源和飲食需求增加,促使甲烷排放量十年內已增加百分之九。同時,「飲食共創更好的未來」(Diet for a Better Future)針對二十國集團消費報告得出的結論表示,如果每人都依照巴西人和美國人那樣食用牛排和乳製品,那麼還需要五個地球才能餵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