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荷花池一隅。圖/丹青
文/丹青
同樣植有花草、樹木,但台北植物園與一般的公園,功能並不盡相同。可以說,植物園不只是供民眾休憩的公園而已,它還是一個透過有系統的科學調查、研究,提供完整植物蒐集、培育或保育的園區,更以花草、樹木等展示,教育民眾對植物應有的認識及保育觀念。
一八九六年,日本於據台第二年,即在今南海路創建「台北苗圃」及母樹園,開始植物的栽培和研究、實驗;一九二一年更名為「台北植物園」並開放民眾參觀,是台灣第一座植物園,二○二一年將走入一百周年。
光復後,「台北植物園」由林務局林業試驗所接管,歷經多年的整建、擴展,至今已有八.二公頃,畫分成裸子植物、蕨類植物、佛教植物、文學植物、民族植物、經濟植物、水生植物等園區,並依時節不同而變化,共有二千餘種植物,是台灣植物教育的重要園區。植物園也加入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國際植物園保育組織」,與全世界一百一十八個會員國,致力於全球多樣性植物的保育,讓全球三分之一的植物免於瀕臨滅絕的危機。
植物園最有名的是荷花池,為賞荷最佳景點。另外,植物園內亦有一處國定古蹟「欽差行臺」及一座市定古蹟「腊葉館」和一棟有枯山水庭園的日式整建房舍「南門町三二三」,增添幽雅氣氛。
百年植物園近年來卻見隱憂,以二○二○年來說,進入植物園,常見工程車和圍籬,許多園區不能進入了,景觀也大為打折,原來是褐根病蔓延,只好採取隔離政策。褐根病是樹木界嚴重的傳染病害,植物園主要的任務,在於提供植物之保育及調查研究,何以釀成這四十多年未見的大範圍褐根病?其原因不得而知。
再者,植物園著名的荷花池,過去夏季五至八月是盛開時期,也是植物園最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然這兩、三年來,荷花開花時間愈來愈短,花期也不定時,有時五月開始,荷塘已一片敗葉殘荷。若說荷花亂了花序,是氣候變遷之故,可同樣時間參觀三芝民眾自己種的荷花,還是開得很茂盛。
據筆者觀察,植物園的人力、經費或有不足,使得園內到處看起來缺乏整理的情況不少。老實說,植物園沒有大安森林大,花草之美沒有新生公園裡的典藏植物園及台北玫瑰園漂亮,但它是保育和教育作用之地,以一個四十多年來出入植物園的老市民來看,經營管理已不如往昔。如一個四、五年前被颱風打斷一段欄杆棚架的音符長廊,至今尚未修復,以致整排爬藤類植物無法貫串開花,真是一大缺憾;南門町三二三和腊葉館等教育展示館所,每周開放時間,也比以前縮減一天。
百年植物園有它的歷史、榮華和貢獻,吾人期盼,政府能多給予其較多經費和人力,以便早日恢復生機,進而更蓬勃發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