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世界恐龍 文/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2020.11.04 語音朗讀 14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很久很久以前,有許多恐龍生活在地球上。其中,有比大象還要大的恐龍,也有比鳥類還要小的恐龍。各式各樣的恐龍陸續現身,地表放眼望去無處不是恐龍。這樣的時代持續了1億5000萬年左右。然而在距今6600萬年前,發生了一件改變地表樣貌的大事,恐龍的時代也就此畫下句點。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瑪麗.安寧(Mary Anning)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禽龍化石常常是一整批出土的,從成龍到幼龍共有30隻以上,由此可推測恐龍會集體行動。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禽龍,曾被曼特爾仔細的研究,是繼斑龍之後,世界上第二種正式命名的恐龍。禽龍(Iguanodon)的名字意為「鬣蜥(iguana)的牙齒」。當時被發現後,重現了其巨大的姿態,身長約10公尺。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重爪龍的名字意味著「巨大的爪子」,身長約10公尺。在重爪龍的肚子裡,發現了魚鱗的化石,由此可知重爪龍是會吃魚的恐龍。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劍龍背部的巨大骨板,除了有保護作用外,還被認為有調節體溫或視覺展示的功 能。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梁龍是脖子與尾巴都很長的植食性恐龍,身長約30公尺。19世紀末美國卡內基團隊將牠全身骨骼的複製品,送到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當時如此龐然大物並不多見,所以其複製品被視為至寶,梁龍的名號也因此廣為人知。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板塊分離的話,就會產生海洋。而分離的板塊碰撞在一起的話,就會使陸地隆起,產生高山。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圖/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 文/久邦彥(日本恐龍研究家)很久很久以前,有許多恐龍生活在地球上。其中,有比大象還要大的恐龍,也有比鳥類還要小的恐龍。各式各樣的恐龍陸續現身,地表放眼望去無處不是恐龍。這樣的時代持續了1億5000萬年左右。然而在距今6600萬年前,發生了一件改變地表樣貌的大事,恐龍的時代也就此畫下句點。現在,恐龍們變成沉睡於地底的化石。學者與挖掘化石的專家,在世界各地持續尋找化石的蹤跡,並且對化石進行研究。究竟在全世界的哪個角落、發現了怎樣的恐龍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英國古生物學家英國是19世紀研究恐龍的重鎮,英國皇家學會在1841年首度提出「恐龍」這樣的分類。在同一世紀,達爾文也提出了演化論。瑪麗.安寧(Mary Anning)在19世紀初發現了許多魚龍與蛇頸龍的化石,是一位對於英國古生物學有相當大貢獻的化石專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生物演化論。這樣的觀點違背了聖經的內容,為當時學界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理查.歐文(Richard Owen)透過對化石的研究,1841年首度將一部分絕種的爬蟲類歸類為「恐龍」。吉迪恩.曼特爾(Gideon Mantell)仔細研究禽龍化石,並證實禽龍是遠古時代的巨大爬蟲類,在研究恐龍的歷史中,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重爪龍重爪龍的名字意味著「巨大的爪子」,身長約10公尺。在重爪龍的肚子裡,發現了魚鱗的化石,由此可知重爪龍是會吃魚的恐龍。禽龍禽龍,曾被曼特爾仔細的研究,是繼斑龍之後,世界上第二種正式命名的恐龍。禽龍(Iguanodon)的名字意為「鬣蜥(iguana)的牙齒」。當時被發現後,重現了其巨大的姿態,身長約10公尺。北美洲恐龍因為受到歐洲出土恐龍的鼓舞,從19世紀後半到20世紀初期,北美出現了大規模的恐龍挖掘熱潮。在北美出土的恐龍化石,跟亞洲出土的種類有相當多共通處,強烈證實了當時這兩塊大陸是連在一起的。除此之外,也證實了有些恐龍會隨著季節變化而進行南北遷徙。劍龍劍龍背部的巨大骨板,除了有保護作用外,還被認為有調節體溫或視覺展示的功能。梁龍是脖子與尾巴都很長的植食性恐龍,身長約30公尺。19世紀末美國卡內基團隊將牠全身骨骼的複製品,送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當時如此龐然大物並不多見,所以其複製品被視為至寶,梁龍的名號也因此廣為人知。板塊在飄浮?地球內部的軟流圈溫度很高,板塊就覆蓋在軟流圈的上面。軟流圈因為高溫的作用而持續流動,也因此在上方的板塊會以一年數公尺的速度移動,板塊的分離或是碰撞結合,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現代恐龍消失後,哺乳類漸漸成為生態系的主角。歷經相當長的時間,哺乳類才演化出多樣的物種。現代的動物們熬過了冰河期,配合不同的環境狀況生存下來,棲息於森林、平原或是沙漠等不同的環境中。 前一篇文章 當我們同在一起── 動物共生關係 下一篇文章 【名偵探柯柯的邏輯挑戰】 自導自演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捷運渾身機關 淺聊捷運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