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高中生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高中教師指出,新課綱提升學生撰寫小論文意願,每年辦兩次的高中小論文競賽競爭激烈,去年近一點八萬人參賽,但高中生學術倫理仍薄弱,兩百多件被抓出抄襲創新高。教育部一○九學年起修改競賽規則,從原本抄襲後永久停權不能參賽,改成抄襲後停權一次。競賽承辦單位解釋,抄一次停三年太嚴格,才決定放寬條件。
小論文除可參賽,還能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的作品,上傳前要經教師認證。教育部主辦的高中小論文競賽成兵家必爭之地,一梯次達九千多人報名。高中小論文競賽承辦單位表示,抄襲是高中小論文競賽最常見的違規樣態。作品若得獎取消資格,追回獎狀,並自網站移除。
沒標註引述來源
當心踩地雷
經常指導學生小論文的鳳山高中生物教師吳家進指出,小論文競賽不到一成能拿優等以上,三成七參賽生可得甲等。但高中生學術倫理仍薄弱,有些學生分不出課堂報告和小論文的差別,以為整合他人的話「換句話說」就非抄襲,或引用其他報告時忘記標註來源,最後被列為抄襲。
承辦單位指出,部分教師反映「抄一次停三年」太嚴格,一○九學年起修改競賽規定,參賽生若抄襲,只有下一梯次停權,之後仍能「敗部復活」重新參賽,擁有更多練習寫論文和投稿的機會。
吳家進表示,比起自然科,涉及主觀分析的人文、歷史科小論文更常抄襲。
小論文包括前面的文獻整理和後面的分析報告,文獻整理要綜合既有研究成果,並標註引述來源,目的是導出自己研究問題,不只是拼貼他人說詞。最多學生在這一塊沒處理妥當,誤踩抄襲地雷。
購買防抄襲軟體
增批改效率
一項研究統計指出,最常見的四種抄襲樣態占了八成四,第一是改寫,也就是像翻譯機直譯其他語言內容;第二是混搭,也就是整理多人言論並加入自己的詮釋;第三是將他人產出內容重新組織;最後是拼貼,指將多人內容湊合一起,當作自己的作品。
鳳山高中生物教師吳家進表示,高中教師擔憂自己背書的作品被證實抄襲,衝擊校內信譽和學生升學機會。日前比照大專校院購置防抄襲軟體,五分鐘就能判斷一篇小論文或讀書心得是否有抄襲。如有抄襲直接退件,批改論文效率大增。
負責建置學習歷程資料庫的團隊則說,學習歷程資料庫也在開發相似度比對系統,查證範疇不只是小論文,也包括學生對所上傳作品的一百字簡述、課程學習成果等項目。學習歷程上傳量持續增加,團隊將整理出常見的抄襲樣態,找高中教師代表討論,建立官方的防偽原則,確保學習歷程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