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述曹銘宗林口報導】蘇州寒山寺的鐘聲從唐朝敲響,跨越千年時空,如今跨海到台灣了。昨天蘇州寒山寺贈送一口仿唐銅鐘給台灣佛光山寺收藏,星雲大師心有所感地賦詩:「兩岸塵緣如夢幻,骨肉至親不往還;蘇州古剎寒山寺,和平鐘聲到台灣。」
寒山寺一對仿唐銅鐘取唐朝著名詩僧寒山、拾得二仙典故,命名「和合」,其中一口贈予台灣,易名「和平」。昨天佛光山寺在桃園林口體育館舉行「祈求兩岸和平人民安樂回向法會」,活動一揭幕,數十名各界代表在台上法師清唱〈叩鐘偈〉聲中,一一叩響這口重達三點五公噸古鐘,攝受人心的渾厚、響亮鐘聲回響在會場,兩萬信眾與上千僧眾祈祝和平心願。
贈鐘儀式由前行政院長唐飛及北京宗教局長葉小文見證,到場貴賓的還有桃園縣長朱立倫、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和心定和尚、秋爽法師為和平鐘揭幕。在唱〈三寶頌〉、諷誦《般若心經》、星雲大師帶領祈願祝禱後,雙方簽字完成贈鐘和結盟儀式。
寒山寺贈鐘 和諧聲不斷
寒山寺贈鐘佛山光寺之緣,來自寒山寺前住持性空長老與星雲大師早年曾同窗參學。
現任住持秋爽法師說,寒山寺與佛光山寺締結兄弟寺,永為同盟,寒山寺贈給佛光山寺的「和平」鐘,「傳達和平、和諧之聲,聲聲不斷!」
星雲大師說,海峽兩岸隔絕了一世紀之久,造成彼此在生活、內涵上有了某些程度的差距,儘管如此,兩岸人民不論在語言、信仰、文化、飲食、習俗上,都帶有血濃於水同根同種的炎黃子孫血脈,既是兄弟一家,就應不分彼此,以和平世界為依歸。
他說,寒山寺贈送「和平鐘」與佛光山締結兄弟寺,是以佛教為緣,融和為本,透過柔性的聯誼化解僵局,以兩岸佛教界攜手同心,搭起兩岸關係的橋梁,增加彼此交流與相互的尊重,促成兩岸和平;佛教主張和平,有凝聚人心的力量,相信以慈悲、愛民才能放下彼此的對立,更相信透過信仰的力量,才能放下彼此的執著。
兩岸互聯誼 和平安民心
他說,武器,不能解決問題,沙場,也不能一決勝負,戰爭只是互相破壞,增加彼此的仇視,更是消耗國力,帶來人民的苦難,唯有彼此互相往來、相互瞭解,才能彌補兩岸的隔閡,唯有彼此關懷,相互聯誼,才能增進雙方的血緣之情,唯有增加彼此的互信互重,致力於和平建設,才能讓兩岸和平,也唯有和平才能讓人民安樂、經濟成長,達到繁榮興盛。
他說,透過贈鐘活動,象徵兩岸佛教界的和合往來,祈以信仰的力量,融和兩岸信徒的心,促進兩岸和平的願望;寒山寺鐘聲已傳至佛光山寺,也因和合鐘的鑄成,寒山寺不再是文人墨客、落第書生抒發心情的體材,更具種族間的融和,宗教的交流,並以和平共生的心念,達到富足安樂的祈願;相信在海峽兩岸佛教界的融和交流之下,能為和平事業作出最大的貢獻,也祈望和平鐘聲,傳達世界人民和平的理念。
以基督教徒身分到場做見證的唐飛說,宗教都有追求和平的願望,「和平是普世價值,也是全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文明愈進步,人與人的衝突愈多,從部落戰爭到國與國、世界大戰,聯合國成立五十年來,戰爭依然未歇,他懷著虔誠心參加這場有意義的法會,希望共創美好世界。
為了紀念贈鐘,葉小文也寫了一首詩:「一彎淺水月同天,兩岸鄉愁夜難眠;莫道佛光千里遠,兄弟和合鐘相連。」盼望和平鐘聲拉近海峽兩岸的和諧,舉世和平。
葉小文說,寒山寺贈鐘給佛光山寺是佛門盛事、人間佳話;寒山寺的鐘聲從唐朝敲響,跨越千年時空,「跨海到台灣,深深入心田」,希望可以促進海峽兩岸的和平。
葉小文也鼓勵民眾多來聽「和平」鐘聲,他說:「聽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見證歷史
蘇州古剎寒山寺贈送「和平鐘」給台灣佛光山,並締結兄弟寺,昨天寒山寺僧眾來台,見證歷史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