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因部落間距離遙遠,不易聯絡,也沒有電話,必須透過跑者「達拉萊卜哇勒」(taralrabwale)來傳遞訊息,這句話中的「萊卜哇勒」(lrabwale)就是跑步的意思。因為他們是跑得最快的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插上藍腹鷳或帝雉的羽毛。」 圖/Max
文/林和君
「早年因部落間距離遙遠,不易聯絡,也沒有電話,必須透過跑者「達拉萊卜哇勒」(taralrabwale)來傳遞訊息,這句話中的「萊卜哇勒」(lrabwale)就是跑步的意思。因為他們是跑得最快的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插上藍腹鷳或帝雉的羽毛。」
「如果部落發生了像是頭目或耆老過世這樣的重大事件,就會有人前往部落裡的報信台,向整個地區的部落呼喊傳訊;部落的年輕人聽到呼喊以後,再循呼喊聲,以雙腳飛奔前往喪家致意,最先抵達的人,就被視為跑得最快的人,可以得到插上羽毛的資格。」
「於是,這些跑者往往成為部落裡的報信人,稱為瑪路旯恩(marudrange),專責為頭目到各個部落傳訊。由於報信人要代表部落與頭目,所以穿著必須非常正式,而頭目也會給他一根長矛,這樣其他部落的人看了就知道,他是為頭目傳令而來,會非常尊敬他、迎接他的到來。」
「如果你是這一個部落裡跑最快的人,還不能代表你是真正的飛毛腿,因為還要得到其他部落的認可;所以,能夠在代表鄉、或是代表縣的運動會上得獎,表示你確實是足以代表魯凱族的真正飛毛腿,就能擁有配戴蝴蝶圖紋,或是蝴蝶裝飾的榮耀資格。」
「由於魯凱族擁有這一個訓練、尊重跑者和報信人的文化,所以魯凱族曾經孕育出許多馬拉松長跑的英雄喔!像是眼前這一個運動員之家,最有名的就是康良夫爺爺,他不僅得過好幾次台灣運動會的獎牌,還在與菲律賓的友誼賽裡代表中華隊拿下第一名呢!」
「哇,這位烏姆真的很了不起,不只在魯凱族裡跑得最快,也在台灣跑得最快,還能贏過菲律賓,是一位真正的勇士耶!」昂蓋充滿欽佩地說。
「他們之所以被大家當作勇士一樣地敬重,不只是因為他們跑得快,或是插上羽毛而已。」烏姆對昂蓋說。
「他們值得大家佩服的是必須懂得約束自己,熬過不能吃喝的訓練,維持隨時都能快速飛奔的體能條件;在崎嶇不平、陡峭曲折的山林裡跑步,不論受傷或是多麼的辛苦,他們都不會害怕,也不會放棄,而會一直堅持用最快的速度跑向終點,完成任務。」
「面對困難與挑戰,用自己的雙腳勇往直前、正面迎擊,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昂蓋聽到阿利拔特爺爺這麼說,似乎也有一股興奮的感動一直在心裡奔跑著。
備注說明:
※屏東縣霧台鄉孕育出許多田徑好手,如康良夫爺爺曾是台灣省運動會男子馬拉松的四屆金牌、一萬公尺長跑的三屆冠軍。一九六六年,他與另一位杜報律爺爺一起代表台灣參加中菲田徑對抗賽,康良夫爺爺和杜報律爺爺還分別獲得五千公尺第一名與一萬公尺第二名。
※阿利拔特(Alribate)在魯凱族人的名字中,即帶有「擅長跑步、技冠群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