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不了的巨流河 (上)

文/陳宛茜 |2020.10.26
1604觀看次
字級

文/陳宛茜

齊邦媛齊老師告訴我,父親齊世英在臺灣蟄居的日子裡,經常回想在巨流河西岸駐紮的最後一晚。那一晚,眼看瀋陽燈火就在對岸,「為什麼我們就是渡不過巨流河?」

「父親的一生,抱憾終身。」齊老師坐在高爾夫球場餐廳裡,在我的筆記本寫下「憾」這個字。「是憾,不是恨」,她強調。

窗外陽光鮮烈,綠草如茵。作為高爾夫球場的附屬餐廳,這裡來來去去的都是企業家、政治人物……社會定義的成功人士、人生勝利組。每次去探住在養生村裡的齊老師,她總帶我們來這裡吃飯。

「別人老以為我來這裡吃飯肯定有錢。不是的,這裡有我的書迷。」齊老師說,這裡離養生村近、東西好、視野好。餐廳的經理是《巨流河》的書迷,她第一次來這裡就被認出,帶她到最好的靠窗位置。

在周圍來來去去、縱橫職場和球場的大人物之中,瘦小纖弱的齊老師總是挺著胸膛,彷彿是一尊菩薩。

二○○三年,八十歲的齊老師一人來到桃園龜山村,勘查還是樣品屋的長庚養生村。搭載她的小黃司機不忍,問:「兒子呢?」當時的社會氛圍,來住養老院者代表「子孫不孝」。

「我才八十歲,還有自己的日子要過。」齊老師回答。

八十歲,對許多人來說是「餘生」。散文家吳魯芹,六十五歲就出了一本散文《餘年集》。

齊老師不這麼看。她說,八十歲前我為別人而活,為家庭、子女、學生而活,八十歲後我第一次為自己而活。

在這裡,齊老師完成她的傳記《巨流河》。

《巨流河》一開頭是一場在巨流河(遼河)兩岸發生的戰役。一九二五年,齊邦媛之父齊世英,參加奉系將領郭松齡倒戈大帥張作霖的革命,兵敗逃亡。齊家兩代顛沛流離的命運,《巨流河》波濤洶湧的故事,便從這場「郭松齡兵變」開始。

齊家從此展開近百年的逃亡。「我光小學就換了七所。」齊老師跟著父母從東北輾轉逃到重慶、上海,二十三歲那年,她握著單程車票來到臺灣。

齊老師把熱情投注在文學之中。她說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對文學如此執著,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在缺乏尊嚴的流亡生活中,許願「人能世世代代優雅活著」,而文學擁有這樣的力量。

齊世英和郭松齡原是惺惺相惜的至交。兵敗後,郭松齡被殺、齊世英逃離東北,郭齊兩家從此天涯各一方。

九十一年後,我在臺北一家旅館,見到郭松齡的孫子郭泰來。從他口裡,我知道了「巨流河」沒說完的故事。

郭松齡兵敗,和妻子韓淑秀雙雙遭槍決,骸骨曝屍三日,始准族人收葬。此後遭遇九一八事變、文革浩劫,兩人墓地下落不明。郭松齡之子郭鴻志留下遺囑,要求兒子郭泰來重修墓地。

近一世紀之後,郭泰來在文史工作者的協助下,終於找到祖父母墓地遺址。百年光陰流轉,墓地早毀。郭泰來捧起遺址的一把黃土,象徵性地把遺骨遷葬於瀋陽龍泉古園。

掃墓時,郭泰來和張學良孫子張居信見面。張學良原本視郭松齡為恩師,卻為了父親張作霖,師生被迫決戰巨流河。郭張兩家的百年恩怨,就在此次後代的會面中一笑泯恩仇。

當時郭泰來向同行的《瀋陽日報》記者表示,希望來臺拜訪齊邦媛,透過媒體居間聯繫,郭家後代終於找到了齊家後代。

「這次會面,我終於實踐了橫跨好幾代的心願」。郭泰來告訴我,百年光陰荏苒,奔流好幾代的沉痛過往應當歸於平靜,我卻彷彿從他的眼中,看到重新奔騰的巨流河。

齊老師為郭松齡的歸葬震撼不已。她說,這位希望「以戰止戰」、為東北帶來和平的將軍,死時才四十二歲。骸骨飄零百年,終於找到安頓之所。

幾年前,英國為英王理查三世舉辦國葬。理查三世一四八五年戰死沙場,遺體下落不明。他死後五百卅年遺骸才尋獲,得到應得的隆重葬禮。

「世上政治風雲早過,這隆重葬禮的意義何在?」齊老師嘆息。

「郭松齡兵變」在《巨流河》中的篇幅不算多,卻占據開頭、結尾的關鍵位置。齊老師說,父親齊世英生前常慨嘆,這場革命若能成功,不會有九一八事變與中日戰爭,兩岸命運勢必隨之改變。

郭松齡一八八三年生於遼寧,在四川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返回故鄉,於東北講武堂任教官。奉軍少帥張學良是他學生,對郭欽佩不已,邀他加入奉軍。兩次直奉戰爭中,郭率領的軍隊戰功彪炳,他卻開始反思「為何而戰」。

東北沃野千里卻連年烽火、農耕缺人。郭松齡認為,東北應止戰休養生息,重啟教育。此一理念吸引自德留學歸來的齊世英,他接受郭松齡與張學良的邀請,擔任兩人籌辦的「同澤中學」校長。

不到一年,郭松齡又奉命參戰。這次他決心「以戰止戰」,倒戈要求張作霖停戰下野,將軍政權交給兒子張學良。他誓言讓東北永無內戰,儲備實力對抗日本。

然而,這場充滿理想性的戰爭,不到兩個月便告失敗。齊老師花了幾十年時間研讀這段改變家國命運的歷史。她告訴我,史家分析失敗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張作霖取得日本奧援,二是郭軍士兵不忍「吃張家飯、打張家人」,連張學良也為了盡孝,被迫與恩師對戰。

一九四九年後,張學良和齊世英先後來臺定居。漫漫後半生,曾經生死相交的兩人,在小島中只見過一次面。那是齊世英在榮總住院時,張學良突然去看他。當年英姿煥發的青年,重逢時已是八十歲的老翁。兩人相見,唯一的共同話題是已成黃土的郭松齡。

齊老師說,張學良認為「郭松齡兵變」是齊世英煽動,對他不諒解。齊世英則認為,兵變若成,張學良在郭松齡的輔佐下,必能重振東北,大好江山不會被日本人奪取。即使有中日戰爭,也不會在戰勝之後,將偌大的東北交由蘇俄、共產黨、國民黨搶來打去。兩岸的命運勢將改變。

前半生為了革命顛沛流離的齊世英,後半生在臺灣終於有了安居的家,停下了腳步。然而,在此生唯一一段不必東奔西逃的日子裡,齊世英經常回想,在巨流河西岸駐紮的最後一晚。深沉的夜裡,對岸瀋陽的燈火燦爛如星星,「為什麼我們就是渡不過巨流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