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七十歲張姓婦人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原以為長腦瘤吃止痛藥止痛,卻十分鐘就失效,後來才知是青光眼作祟,醫師提醒,青光眼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更有失明危機。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二名,亞洲人罹患青光眼後有百分之二十五失明機率,而臨床上青光眼可以分成二種,一是開放型青光眼,二是閉鎖型青光眼。
陳賢立指出,開放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而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較為急性,會突然病發及出現嚴重病徵,包含眼睛劇痛、視力模糊、眼壓會急速升高,伴隨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些人不以為意,以為睡一覺就好,結果睡醒了,視力也沒了。
陳賢立說,青光眼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的視力傷害,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百分之四十八至百分之九十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有問題,眼壓就會增高造成青光眼。
陳賢立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四十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