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記憶庫 270萬筆經典資料10/17上線 |2020.10.16 語音朗讀 32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本草圖譜》。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收存從史前到當代、從經典到庶民文史資料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將於17日台灣文化日正式上線,盼承襲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精神,傳承台灣文化生命力。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一個國家若沒有記憶,就沒有文化,國家文化記憶庫作為文化銀行,除資料豐富,也透過cc授權讓資料自由流通,同時引動全民參與,更創造產值,期許國家文化記憶庫能成為台灣文化的拼圖,更藉由文化力,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圖說:「國家文化記憶庫」將於明天正式上線,文化部次長李連權透過資料庫中的一張老照片,介紹解嚴前警總人員到書報刊查緝禁書的時代背景。圖╱葉冠妤歷時3年,整合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文史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所屬博物館之力,共同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國家文化記憶庫迄今已收存270萬筆以上資料,包括「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紀錄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完整的操偶手藝、「微笑唸歌團」蒐集楊秀卿老師等說唱藝人,以及當時藥商與電台的唸歌資料,展現台灣早期庶民傳唱記憶。圖說:曾風靡台灣5、6年級的《諸葛四郎》。圖╱取自網路此外,還有風靡台灣5、6年級的《諸葛四郎》的7000多頁漫畫、1000多筆手稿數位保存、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台灣小故事101》、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本草圖譜》數位博物館,提供台灣完整植物圖像。圖說:《諸葛四郎》漫畫作家葉宏甲之子、童年漫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佳龍表示,漫畫是文化,也是生活記憶的代表,過去台灣漫畫黃金10年的資料應保存下來,讓後代有所追尋。圖╱葉冠妤李連權表示,計畫推動至今,從無到有,文化記憶是國家歷史最重要的部分,國家文化記憶庫就是是台灣的文化銀行,除擁有豐富的台灣文史資料庫,並透過開放授權,讓素材自由流通,同時也是容易親近的活資料,讓全民都能透過記憶庫追尋文化的根,更能與影視音產業結合,進一步創造產值。文化部表示,未來將續推「國家文化記憶庫」前瞻2.0計畫,擴大主題式文化徵集,開發文化素材轉譯加值,進而結合AI數位科技,逐步建立文化知識圖譜,藉由文化力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圖說:《本草圖譜》。圖╱取自網路 前一篇文章 搶打公費流感疫苗 陳時中:暫緩50至64歲成人接種 下一篇文章 爺奶去哪兒? 智慧香火袋知道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6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7【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8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CPI連3降 外食房租續漲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同心動員演習 後備軍人報到EMU700換裝首航服役逾半世紀 F-5E/F戰機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