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老農打死吸毒的兒子,這樣的人倫悲劇在台灣已不是個案,也反映「一人吸毒全家受苦」的悲慘現實,但這個社會問題,到底是靠「抓到就關」來解決?或是依照民間輔導、勒戒單位的建議,以正面態度與耐心溝通,讓家人或有癮者遠離毒品?
筆者認為,前者是民眾公認能「眼不見為淨」的解決之道,只是以現行的法令,光靠警方取締、檢方移送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已無法遏止吸毒人口增加,但警方若不能嚴加查緝毒品供應來源,光是抓吸毒者衝績效,仍是只能治標,不能解決吸毒者製造治安惡化的惡性循環。
以正面態度與耐心溝通,對有吸毒者的弱勢家庭而言,則成為說比做簡單的不可承受之重,試問,毒害已造成喪失行為能力,甚至精神異常,而犯癮時的難過,豈是溝通就能解決?
目前法務部在台南、桃園兩縣推動以「美沙酮」替代品戒毒成效頗佳,如果政府能積極推廣到各縣市,並且透過醫院精神科心理治療雙管齊下,應能解決吸毒者戒治問題,政府該在這方面大刀闊斧的放手去做。
子韜(花蓮市/研究生)
彰化縣發生老農以鋤頭打死長期吸毒不孝子的人倫悲劇。
毒品危害人體、腐蝕心理,自古有之、於今為烈,儘管海關和警務單位都加強緝毒,警方取締到手軟,檢方移送勒戒案件眾多,法院實務上也都重判煙毒犯,但仍無法遏止吸毒人口增加和年輕化。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甚至連左鄰右舍都受影響,真的一點都不為過。家母的一位好友,多年前因為心肌梗塞去世,其次子平日就不學好,逢母喪更是染上毒癮,不但敗光家產,還多次進出監獄,每次出獄總會找家母要錢,造成很大困擾。
目前一般家庭若有成員吸毒,多半都抱息事寧人態度縱容,或是採斷絕關係逃避,才會使吸毒者不但無法藉家人的支持戒除毒癮,還可能因吸毒開銷龐大,鋌而走險,犯下搶奪或強盜重罪,而且出獄後再犯率高得嚇人。
所以,政府除了消極取締懲治外,必須統合所有戒毒與預防毒資源,積極擴大戒毒替代品「美沙酮」的實施範圍,協助毒癮患者早日脫離毒害,並減少治安與家庭問題。
國明(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