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課綱起每個高中生都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一○八課綱去年八月上路,高一新生要建置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將占申請入學總成績至少兩成。有高中生最近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匿名提案,盼教育部廢除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三天就吸引五千人附議,達到附議門檻。
提案人說,此制導致很多學生花時間擔心沒內容可上傳,無法專注在課程學習上。學習歷程內容也難證明自己實力,不如廢除,讓高中生自由探索跨領域事務,不必三年都帶著壓力學習。
提案人表示,觀察身邊同學、老師及許多學生,發現學習歷程最重要目的,似不再是學習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而是變成一個上大學前要做好的作業,完成檔案「只是交差了事罷了」。
他也說,學習歷程和現行個人申請備審資料不同,高一就要開始準備。但很多科系只採計和自身領域相關的高中科目,如醫學系重視自然科學習成果,學生如果志向轉變,三年努力就白費了。
大學招聯會去年十一月底公告一一一學年大學各校系參採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定案版,取消修課紀錄和大學十八學群的對應,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也都設定件數上限。
家長團體
憂多元入學變質
但家長團體對於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多次表示擔憂,有家長團體曾開記者會指出,已有補習班看準學生需求,收費數萬元,助考生打造高中三年全套精美的書審資料與輔導面試,更助長多元入學變質為「多錢入學」,恐讓教育成階級複製的幫兇。
也有高中老師指出,教育不能有貧富差距,曾有學生寫信給她說,「父母願意栽培多少,他們的機會就比我多多少」,請問像這樣的孩子怎麼辦?
教育部曾多次強調,大學看學習歷程,不會只看各校多元選修課程,也會評量高中必開的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等共一八十個學分;大學也不會把修課多寡作為篩選絕對依據,不是修愈多加分愈多。
對學生提案,教育部國教署說,學習歷程是基於新課綱重視的「強化課程輔導諮詢」目標,故建置學習歷程資料庫來記錄高中生學習歷程,達適性發展目標。國教署感謝提案人提此議,也會持續關注此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