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獎在五日開始公布得獎者,依序為醫學、物理學和化學等獎項。反覆出現的問題再次浮上台面:這些世界最負盛名、自一九○一年開始頒發的獎項是否與現代科學主打大型國際研究團隊脫節?專家指出,諾貝爾獎只頒給三人的規定很容易淡化研究對科學帶來的影響,且排除數學和環境科學等許多領域,也忽略許多曾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法新社報導,一個世紀前,科學發現的里程碑多數發生在一個人的腦中或實驗室。然而,近來硬科學重大突破一般由數十人,有時甚至數百名研究員在相關領域中個別獨立作業進而完成。
例如,今年稍早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里程碑就是由二個團隊,共一千五百名科學家完成,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雙黑洞合併事件。主要科學進步也變得極度仰賴科技,特別在物理學,科技有時用來檢測在這些科學家出生前理論上已存在的現象。
自一九九五年起擔任英國皇家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前會長芮斯說:「諾貝爾委員會拒絕將獎項頒給超過三人,顯然不公正。」
確實,近期諾貝爾獎史上充斥著所謂「應得獎的輸家」,即若無人數限制就能得獎的第四名先生或小姐。
芮斯指出,諾貝爾獎排除「大部分科學領域」,包括數學和環境科學,「諾貝爾獎也誤導『大科學』實際上是如何發展的印象」。即使是諾貝爾獎及其規則的忠實捍衛者也承認,自愛因斯坦、居禮夫婦和一九二○年代發現人類血型的奧地利生物學家蘭德施泰納時代後,科學發生劇烈改變。